盡管國補政策為家電市場帶來了短暫回暖,但政策帶來的狂熱卻掩蓋了更深層的隱憂。
以智能電視行業為例,在經歷前幾年價格戰的瘋狂擴張后,中國電視市場的年銷量易讀沖到5000萬臺的高點,但緊接著就是連續五年的下滑。盡管2024年下半年國補啟動,為電視市場帶來了短暫復蘇,但需求的提前集中釋放,很快耗盡了后續增長動力,電視行業成了政策后遺癥最典型的例子――結構性困境仍未改善。
后國補時代的中國家電
隨著上半年國補資金的快速消耗,進入下半年,多地國補政策盡管仍然延續,但也開始收緊,這導致市場對家電需求的預期迅速降溫。其中,根基未穩的電視行業再次面臨下行壓力。
這種壓力直接傳導到上游的面板產業。在面板供應持續寬松的情況下,價格普遍下跌。根據奧維睿沃預測數據顯示,進入7月,面板廠已按需下調稼動率,但是控產力度不足,預計當前TV面板價格繼續承壓下行。
其中,32~43英寸小尺寸需求減弱,6月價格下降1美金,7月預計繼續下降1美金;50~55英寸需求下滑,減產力度不夠,6月面板價格下降2美金,預計7月下降2-3美金;65-75英寸需求前置以后,大尺寸需求下降明顯,6月價格下降2美金,7月預計降幅擴大至3美金。
業內人士指出,液晶面板領域的價格持續走低和激烈競爭,幾乎讓整個行業無利可圖。在顯示技術快速更新的背景下,死守傳統的液晶紅利會削弱企業未來的競爭力。中國面板大廠必須加快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在技術革命到來前完成關鍵轉型。
國補刺激下的空調市場,也上演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戲劇性分化。在遭遇罕見高溫的東北地區,需求猛烈爆發,小米空調銷量暴增到去年同期的20倍,公司緊急從全國調派安裝工支援。河南、安徽等地的經銷商也迎來久違的忙碌,庫存快速消化。
然而,在空調普及率已經很高的華東地區,市場卻異常冷清。有經銷商表示,“今年市場太差了,36-38度高溫天,安裝工卻很閑,提前下班,往年根本不敢想。”
業內人士認為,國補提前透支了部分消費,疊加需求持續下行,導致市場內生動力不足。行業數據印證了這種焦慮:根據產業在線數據,8月國內空調生產排期計劃同比下滑19.2%,9月排產計劃同比繼續下滑7.8%。終端市場的疲軟,迫使廠家收縮生產去庫存。整個空調行業已無可避免地步入殘酷的存量競爭階段,廠商的利潤空間被持續攤薄。
國補走到十字路口
國補政策本身也陷入了尷尬局面。一方面,國補政策出現邊際效應遞減,能夠帶動的增量空間持續收窄;另一方面,國補的常態化扭曲了消費者對家電的價格的認知,將國補后的價格視為常態。但隨著國補資金的快速消耗,全國各地的國補政策也出現了相應調整,上半年隨買隨補的運作方式已經退場,消費者用上半年國補價格購買家電的難度有所增加。
公開消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首批3000億補貼就用掉了2100多億。為了維持政策,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限量搶券”的方式方法國補資格,同時還增加了復雜的驗證流程。盡管這些措施雖然打擊了“薅羊毛”行為,但也增加了普通消費者取得國補資格的難度――消費者普遍反映優惠券越來越難搶。
更嚴重的是,補貼被濫用傷害了行業健康。比如“618”期間,部分商品因“國補+平臺折扣”疊加,價格降幅超過40%,廠家直呼“賣一臺虧一臺”。這種不理性的價格戰扭曲了消費預期,讓消費者覺得“沒補貼的價格不是真實價”,反而抑制了正常購買意愿,擾亂了市場秩序。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資金快速消耗和市場機制扭曲,國補政策到了需要調整的關鍵時刻。與其勉強維持低效的“搶券”模式,不如采取更務實的辦法。
比如,在7-8月空調旺季和11月“雙十一”這兩個關鍵節點,短期內放開所有補貼額度,做到“應補盡補”。這能明確政策利好期,刺激真正的需求釋放,提高資金效率,減少管理成本和套利空間。與此同時,當長期補貼開始抑制市場的正常運轉時,適時、有序地退出政策,反而能給行業創造更健康的發展環境。
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刺激代替不了產業內生的動力。對家電企業來說,面板價格持續下跌的壓力和空調市場的分化困境,已經發出明確信號:過度依賴補貼終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中國家電業的核心挑戰始終是:跳出低水平價格戰的泥潭,通過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建立真正可持續的競爭力。
(家電網® HEA.CN)
責任編輯:編輯K組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5853-0.html國補提前透支部分消費,家電行業面臨結構性困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空調消費進入旺季,頭部企業加快排產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