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空調解暑正當時。國補疊加“618”促銷,空調市場熱度攀升。
“現在購買空調相當劃算。國補是8折,疊加平臺補貼、廠家補貼,可以到7折左右,有的甚至能到6折左右。”近日,北京朝陽區一家電賣場品牌空調導購員提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線下家電賣場空調產品“折上折”,線上電商平臺空調售價更是親民,1000元―2000元機型熱銷,更有千元空調沖鋒陷陣。
有空調業務負責人介紹,今年“618”,空調市場性價比產品更受消費者歡迎,行業頭部正加緊攻占腰部以及尾部市場,空調市場正在蝶變。
北京某家電賣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攝
市場走訪:
線下空調“折上折”,線上千元機霸榜
“目前這款銷量最好,1.5匹補貼完2799元,還有性價比經濟實惠款,價格2000多元。如果想要便宜點,我們也有1000多元的產品。”在北京朝陽區一家電賣場,海信空調導購員介紹。
今年“618”,空調線下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各家品牌加大優惠吸引客流。
“這款1.5匹,原價4000多元現在特惠價格3279元。格力普通機器3000元以下都沒有。原價4699元,如果廠家沒有直降,價格將不可能這么低。”格力空調導購員提到。
美的空調更懂玩法,美的空調導購員介紹,“這臺機器原價為4799元,目前已經直降為4299元。抖音的優惠券為50元換150元,再減去150元之后打8折,優惠之后價格為3370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發現,不少產品有三部分優惠,一部分是國補的20%;剩下的直降,含有廠家和商場的共同補貼,差不多可以優惠1500元。
蘇寧易購中塔店店長王隼介紹,今年以來,在國家補貼疊加蘇寧、工廠優惠的背景下,消費者用同樣的預算能夠購買到更高品質的空調,整體市場持續平穩增長。
線上空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美的、格力都推出了2000元以下的產品爭奪市場。
格力京東自營店中,銷量排名第一的產品是新一級能效變頻掛機1.5匹的天儀型號,日常價2799元,疊加國補499.8元和企業直降400元后只需1919.2元。
美的京東自營店中,美的空調大1.5匹新一級能效變頻掛式酷省電日常價2699元,直降750元,再疊加國補后價格為1559.2元。
京東6月空調金榜中,上述美的、格力兩款產品位列二三名,位居榜首的是小米空調的千元機型。
小米京東自營店中,米家1.5匹新一級能效變頻掛機巨省電原價2299元,直降600元,以舊換新抵扣310元,國補再減277.8元,最后能達到1111.2元。
某空調品牌北京區域業務負責人王力(化名)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消費和終端銷售情況來看,一些高端品牌的力量相對乏力。消費端更注重性價比的趨勢明顯。
“5月下旬以來,空調線上渠道均價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線下渠道均價穩中有升。整體來看,線上平臺競爭更加激烈,均價下降相對明顯。”奧維云網大家電事業部副總經理楊超介紹。
排名生變:
小米空調進入線上市場前三
“美的、格力兩大品牌相對比較好賣。價格戰源于很多顧客會拿線上電商型號來問價。”廣西一家電商家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奧維數據羅盤顯示,線下空調市場,美的、格力、海爾、海信、TCL穩居前五。其中5月份,美的市占率33.82%、格力市占率25.07%、海爾市占率12.68%、海信市占率10.63%、TCL市占率3.17%。
線上市場,小米空調勢頭正猛。奧維數據羅盤顯示,今年1月―5月,美的、格力、小米穩居線上空調市場前三;年初,美的、格力市占率在22%左右膠著;3月以來,美的空調繼續領先,格力空調市占率下探,小米空調奮進,兩大品牌5月份市占率均在17%左右,已不分伯仲。
“小米空調業務以2030年在中國市場數一數二為目標,對標全球標桿品牌,今年目標在中國零售市場達到行業前三。小米空調智能制造工廠預計將于今年年內投產。”小米集團合伙人、集團總裁盧偉冰近期提到。
去年,小米空調宣稱行業第四。年初,主打線上市場的奧克斯計劃赴港IPO,招股書提到公司是“第四大家用空調公司”;行業排位日趨激烈。
目前,美的、格力、海爾位居空調市場前三,按海爾智家2024年空調營收490億元來計算,小米空調要達第三,業務營收要突破500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格力電器2024年年報一改之前統計口徑,將空調與生活電器合并為消費電器,該業務2024年營收1485.60億元。
空調仍是格力電器的主要營收來源。據其2024年半年報顯示,空調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78.14%。由此推算,2024年全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收入在1435億元左右。而格力電器2023年空調業務營收為1512.17億元,可見2024年其空調業務承壓。包括暖通空調和消費電器等智能家居仍是美的集團主要營收來源,2024年美的集團智能家居營收2695.32億元。2024年半年報中,暖通空調占比46.7%。由此看來,美的暖通也面臨增長瓶頸。
“小米大家電業務從來不擔心價格戰,我們的產品、硬件、智能化都要強很多,渠道效率也要高很多,從成本和效率來看,價格戰對小米沒有影響。”盧偉冰認為。
行業走向:
促進創新升級、優化產品結構
“隨著傳統小渠道收縮,腰部品牌出現下滑趨勢,奧克斯、海信都面臨壓力。一些品牌從去年到今年收縮力度大。”王力介紹,由于傳統分銷商批量消亡導致市場縮量。有頭部品牌砍掉北京運營中心,與天津運營中心合并,北京僅保留了一些業務區域操盤。
王力舉例稱,一些頭部品牌產品本身定價高、毛利率高,售價四五千元,國補疊加企業補貼,便宜一千多元,品牌承擔得起。而一些二三線品牌主打性價比,毛利率比較低,本來定價兩千多,經不起多重補貼,所以腰部以下品牌比較謹慎。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有力促進了空調消費市場的增長,必然將對行業格局帶來影響。
楊超發現,曾經主打中高端價位的頭部品牌,如今也在憑借自身前兩年的利潤積累,以及電控板小型化集成等技術手段帶來的成本紅利,搶占腰部甚至尾部價位的市場,“大小通吃”勢必會給尾部品牌帶來較大壓力。
“6月份是空調行業最關鍵的月份,通常這個月的銷量能占到全年銷量的20%,各大企業都想在這一關鍵節點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因此,價格下行在所難免。”楊超如是說。
當然,空調市場更加精細化。王隼認為,從品牌側來看,各品牌在增加營銷投入力度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自身質價比的提升,通過具有新功能的產品與其他品牌進行區隔。行業的競爭正在向卷技術、卷體驗、卷服務發展。
“從數據來看,以舊換新政策拉升作用非常明顯,不僅拉動消費規模,而且促進產品創新升級、優化企業產品結構,確保營收利潤的穩定,從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楊超總結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陳荻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5645-0.html空調市場消費熱度攀升,行業格局正不斷優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