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全球制造業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擁抱數字技術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成為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增強自身韌性和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必選項。
在2024年新領軍者年會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人工智能(AI)無疑是最熱門的議題之一,由第一財經?中國經濟論壇第13度攜手世界經濟論壇舉辦的電視專場論壇,將這一議題推到了更為前沿的維度――燈塔工廠與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未來。
這場討論的背景之一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燈塔網絡”倡議,自這一倡議2018年啟動以來,全球燈塔網絡已經包括了153家工廠和價值鏈,成為全球數智化制造轉型的表率和領先者。其中,有62座燈塔工廠在中國。
在燈塔企業網絡代表、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們看來,全球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思想與實踐的統一非常重要。正如ESG轉型推進過程所展現的,鏈頭企業在數智化轉型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敏捷高效”“全球合作協作”“可持續發展”等都將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關鍵詞。更重要的是,AI應用的理想狀態是幫助人更高效、更快樂地工作,不是簡單的代替與被代替。
“哈利波特的魔法石”:智能制造要由經驗導向走向事實導向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斷突破,前所未有地刺激著人類的豐富想象,但只有當AI從數字世界真正走入物理世界的時候,也就是說能與人類的生產過程相結合時,它才能真正成為‘哈利波特的魔法石’,給世界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在達沃斯“燈塔工廠 領航未來”專場論壇開場,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提到,開始于本世紀初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被人工智能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在馬里蘭大學克拉克杰出教授兼工業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李杰(Jay Lee)看來,智能制造是一個一直在不停轉變的過程,是項長期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就像一面鏡子和工廠的“驗血”工具,讓企業能夠找到不足、明確底線,最終形成一個不斷自我學習的良性循環。“所以智能制造,是要由過去以經驗為導向的制造,轉向以事實為導向的制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型。”李杰說,制造業的數智化轉型首先要由經驗思維回歸到數據文化思維,其次要有專業化深度來接近最初的目標,再次是“訓練、訓練、再訓練”。
面對眾多垂直領域的差異化技術需求,會否有一個通用AI模型出現?李杰認為,對企業來說依然要回到AI的本質,在AI三個基本要素(數據、算法、算力)基礎上,考慮自身的專業性和目的性,很難“花100萬元解決10萬元的問題”。
盡管當下熱門的云、人工智能、機器自動化等技術,在不同規模、不同行業都存在通用的邏輯,Tulip Interfaces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安琴?古普塔(Aanchal Gupta)認為,這些技術在不同國家間的成熟度存在較大差異,安全防線的建立仍是重要挑戰。
關注人的發展:讓員工更舒適、更快樂地工作
在AI蓬勃發展且被廣泛討論的當下,除了企業效率的提升,備受關注的還有AI與人的關系,尤其是與就業的聯系。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AI的發展更是多元而復雜的硬幣兩面。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Chin Tong Liew)直言,考慮提升企業效率的同時,政府部門一方面希望推動技術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會擔心中小企業轉型跟不上、就業和消費受到影響等現實問題。
不過,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數據官劉宗長認為,從長遠來看,AI技術并不僅僅是對部分工作的替代,而是幫助人把工作做得更好。
“AI大模型的出現基本拉平了大家在數據科學方面的能力,大家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更有價值的商業場景,以及形成自己專業領域的新服務模式。”劉宗長說,大模型可以讓一線管理者和現場員工的工作更簡單。
海爾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海琴也提到,智能轉型的積極效果一方面體現在財務報表當中,另一方面也給員工提供了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從2018年入選燈塔工廠至今,海爾卡奧斯已經擁有11座燈塔工廠,對此,謝海琴深有體會。
安琴?古普塔也提到,通過增加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部分企業在績效提高、效率提升的同時,也看到“一些人的心態更好了,更加快樂了”,“獲得了更加滿意的工作結果”。她認為,這是一種更有助于全球制造業可持續的結果,在下一個十年應該更加關注人的發展,關注技術朝著有益方向被應用。
不過,面對越來越多有價值的數智化轉型方案,如何讓不同企業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這些技術?安琴?古普塔表示,管理層對就業問題的擔憂依然是當下的主要挑戰,同時也面臨新的技術系統與原有系統之間的沖突、數據缺失導致的聯動難度較大等問題。
制造業轉型路徑與趨勢:系統集中化和鏈主帶頭作用
正如ESG轉型一樣,制造業的智能化之路同樣需要鏈頭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相互賦能。而應對持續不斷的技術革新和顛覆,企業的組織形態與管理模式至關重要。
謝海琴表示,應對變化需要一個敏捷、開放的組織。一方面,企業可以減少中間層,以多個更小、更靈活的組織面對市場;另一方面,要實現大規模智能化轉型,企業的一把手很關鍵,這對形成統一戰略思想、制定清晰戰略目標、明確人員分工,進而有序達到變革效果非常重要。
在人才方面,謝海琴認為,企業也要結合自己的戰略,重新識別在數字化時代真正需要的人才。她進一步提示,工業的特點是“一米寬百米深”,企業要防止在追求新概念的過程中走偏,數字化并不意味著傳統工業技術的人才不重要,只有信息技術無法把真正的工業實踐沉淀為更好的解決方案。
考慮到大企業和小企業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差異,謝海琴認為,中小型企業和鏈主企業的多維度協同,會對制造業數智化轉型進程起到重要作用。“不僅包括物流的協同,人才和能力上的協同也是非常有效的模式,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一起進行數字化素養的提升會非常有效,而且立竿見影。”謝海琴說。
正如李杰所說,展望未來,制造業的數智化轉型終歸要由經驗思維回歸到數據文化思維。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圍繞燈塔網絡成員,全面布局推動整個生產網絡智能化升級轉型的進程在加速,通過數字化的平臺實現供應鏈的透明化和協同。在馬來西亞,AI領域的這種協同趨勢正在加強,投資吸引力正在提升。
劉鎮東說:“我們希望從馬來西亞輻射到東盟其他國家,希望馬來西亞和東盟國家在未來10年或15年,能夠在智能化過程中走中國走過的路,可以通過智能化和AI的崛起,復制中國過去20年的經驗。”
謝海琴認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制造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當下,家電、電子、汽車、新能源等行業都將大有作為。劉宗長表示,綠色供應鏈、在地化和集中化運營是重要趨勢。安琴?古普塔也認為,集中化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雖然我們的工廠運營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未來將是一個更加集中化的運營系統,尤其是當生成式AI技術越來越發達的時候,整個數據的分析可能由一個中心的工廠來做。”劉宗長說。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2266-0.html數智化轉型成為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