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爸爸,歷史有什么用?”法國的歷史學大師馬洛-布洛赫曾經如此面對小兒子的詰問。為此,布洛赫寫下史學理論史上不朽的篇章《歷史學家的技藝》,來回答小兒子的迷惑。
但對于國人來說,這樣的疑問似乎從來就不存在,五千年蔚為大觀的華夏歷史,造就了這個民族的歷史潛意識,這種歷史潛意識具體到個體來說,對于歷史的感覺,甚至是無意識的,比如人到中年的你我,常常會和自己的小兒女們提起“爸爸小時候……”,宛若我們的父輩祖輩當年類似的話語,中華民族的歷史,就在這樣具有遺傳行的語言里,生生不息。
曾有西方史家對于人沒有宗教信仰還能在幾千內保持社會結構的超級穩定表示奇怪,其實,在過去沒有信仰的,社會結構之所以可以如此長期地保持穩定,與國人對待歷史的態度不無關系:孔子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求真和求善,于國人來說,具體表現于對于歷史的注重。而注重歷史的結果,在成為個人無意識之后,進而成為一個民族的宗教,正是因為對歷史有信仰也有敬畏,才保持了中華文化雖然歷盡亂治循環,但千年不衰,并凝聚成為強大的民族自信。
直到近代以降,這種民族自信被內憂外患打破,甚至一度導致民族信仰的喪失。回首百年史,從危亡到強盛,從古老到現代,從封閉到開放,歷代仁人志士的夢想,無一不系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夢想之上。在十八大召開之后不久,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完《復興之路》展覽之后,再次提出偉大復興的目標,這一表達,不僅表現出中華文化代有傳承,也彰顯出新一屆領導人濃厚的歷史意識。甚至有論者據此預測,未來十年,也許是歷史學家的十年。搜狐歷史頻道,應運而生。
關于歷史,我們有如下共識:
其一曰:史學的主題是人類本身及其行為,歷史研究的最終目的在于增進人類的利益,但歷史學家們不應因此受到壓力。長期以來,以政治、軍事重大事件為內容的敘述史始終是史學的主流,而且人們習慣于本能地要求歷史指導現實行動。盡管我們也會為讀者呈現這些內容,但是不承擔以下責任:如提供解救燃眉之急的錦囊妙計或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們認為,即使歷史學不具備任何實用的功能,歷史依然有其獨特的美感,作為一門以人類活動為特定對象的科學,人類文明都與它息息相關。至少,我們可以提供供人思考的問題和價值。
其二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之類的話語已經成為陳詞濫調,但是必須承認,過去和現在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由古可以知今,由今亦可以知古,古今參照,才能夠相得益彰。這樣說,并非是贊成古為今用,借古諷今,恰恰相反,我們反對映射史學,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是為讀者呈現完整的而非殘缺的歷史,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注重政治的、軍事的歷史,也注重社會的、經濟的歷史;不僅注重集體的歷史,也格外注重個人的歷史;不僅注重宏觀的歷史,也注重微觀的歷史。
其三曰:我們承認,凡是偉大的史學家,對于時代的感覺都是緊密的,如果對當時的時代沒有感情,沒有對時代的關心,便不可能創造出自己的歷史來。我們尊重一切偉大史家獨特的創作,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對于在這里出現的一切文章都完全認同,搜狐歷史,更是一個平臺,供各方來客在此交流。
其四曰:我們深知,褒貶前人要比理解他們容易的多,對歷史事件來龍去脈的探索,要比簡單的定性論斷難度更大,將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時代的相對標準絕對化,并據此評判歷史人物的功過,只能得出荒唐的結論。因此,我們寧愿更多地呈現事實,而非價值判斷。
關于歷史的共識,當然遠不止于此,但我們愿意在恪守以上四點原則的基礎上,做到:
大而言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尋找參照系,進而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略盡綿薄;
小而言之,正如布洛赫敘述他與比利時歷史學家皮雷納一起去斯德哥爾摩游覽的經歷那樣:皮雷納提議去新建的市政大廳,而不是當地的博物館。面對同行驚愕的目光,皮雷納解釋說:“如果我是一個文物收藏家,眼睛就會光盯住那些古老的東西,可我是個歷史學家,因此我熱愛生活。”我們為讀者呈現歷史,講述過去的新聞,是希望讀者們能更加熱愛生活。
派出兩成兵力追隨美國 留下百余孤魂戰死沙場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提起朝鮮戰爭中的“聯合國軍”,除了韓國軍隊外,人們多記得作為主力軍的美軍,人數第二多的英軍,頑強的土耳其旅,而記得菲律賓是參戰國的微乎其微。事實上,菲律賓軍隊是“聯合國軍”中除美英軍之外,反應最積極的一個———第一個抵達戰場,也是僅有的兩個派出作戰部隊的亞洲國家之一。本文綜合各方資料,為讀者勾勒出菲律賓軍隊在那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
積極追隨美國出兵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當日,在美國的操縱下,安理會通過了旨在挽救韓國軍隊頹勢的82號、83號、84號等4項決議,并在第三項中明確要求:各成員國須就朝鮮問題向聯合國提供一切形式的援助。這里要強調的是,時任聯大主席卡洛斯·羅慕洛就是一名親美、反共的菲律賓將軍、職業外交家。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駐日本的美國空軍和海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30日,杜魯門又下令將美陸軍投入朝鮮。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由美國組建“聯合國軍”司令部。就這樣,一支“聯合國軍”誕生了。
所謂的“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等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瑞典、印度等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此外還有受“聯合國軍”指揮的韓國軍隊。作為美國的前殖民地,菲律賓于1946年7月4日獨立后與美國形成了一種特殊關系,兩國先后簽署《軍事基地協定》、《共同防御條約》和《菲美貿易協定》等。在美國的呼吁下,菲律賓立即決定追隨美國。當時菲律賓第10營和第10聯隊是唯一經過訓練的裝甲部隊,而菲律賓即將派出的就是第10聯隊。
1950年8月,菲律賓5萬人在馬尼拉黎剎爾紀念體育場舉行歡送儀式,時任總統埃米利奧·阿奎納發表講話稱:“你們是第一個帶著國家旗幟出國的軍隊,是為了自由而戰,花在你們身上的每一枚比索(菲律賓貨幣單位),都是為了永久的自由和民主”。卡洛斯·羅慕洛親自將聯合國旗幟交到菲律賓上校馬里亞諾·阿朱林手中。9月16日,菲律賓第10聯隊1367名軍人,乘坐美國海軍運輸艦離開馬尼拉。該聯隊由上校阿朱林指揮,轄3個步兵連、1個偵察連、1個坦克連和1個炮兵連,軍官64人。9月19日,菲律賓遠征軍在韓國釜山登陸,美第8軍及韓國方面隆重歡迎。菲律賓軍隊就此踏上朝鮮戰爭的征程。
主要負責配合友軍作戰
登陸后,菲律賓遠征軍立即被配屬美軍第25步兵師,開始整頓和教育訓練。9月29日,奉美軍師長基恩少將命令,菲軍對出沒于牟山、群北和泗川一帶的朝鮮游擊隊開展掃蕩作戰。10月10日后,菲律賓營負責守備大邱、倭館等主要補給路線和消滅殘敵。據菲律賓方面記載,到達后僅一個月,菲律賓部隊就遭受傷亡。來自菲律賓阿爾拜省的列兵皮奧在洛東江巡邏時,被一名狙擊手射殺。菲律賓軍史稱他是菲律賓共和國獨立以來,為了另外一個國家的民主和自由而戰死的士兵。
菲律賓遠征軍雖然是來自國內的精銳部隊,但戰斗力并不被看好,美軍分配給它的主要任務也是守備補給線和肅清殘敵之類。韓國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編寫的《朝鮮戰爭史》中曾提到,1950年11月12日,菲律賓營在銀店里一帶進行肅清殘敵作戰,斃敵12人,但“因敵人頑強抵抗,菲律賓營把戰斗任務交給美軍一個營,轉而負責搜索任務”。
事實上,后來菲律賓營雖配合美軍連續作戰,但同人民志愿軍直接交戰的機會并不多。1950年感恩節期間,入朝不久的志愿軍對“聯合國軍”發起大規模攻擊,“聯合國軍”一敗涂地,導致美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撤退,菲律賓營隨之倉皇南撤。其間,戰場上的冬天也令菲律賓人吃盡苦頭。入朝作戰的菲律賓軍人缺乏充足的冬裝,而美軍方面偏偏“忽視”了這一問題。事件導致菲軍指揮官阿朱林與所在部隊的美軍指揮官發生齟齬。阿朱林表示強烈抗議后,被解除了職務。隨后,菲律賓營被分散成5部分配屬美軍。后來還是菲政府在國內發起捐贈活動,才保證了遠征軍順利過冬。
1951年2月,菲律賓營被配屬美軍第3步兵師。4月,菲律賓營轉至第65步兵團,同波多黎各營一起戰斗。不久,令菲律賓人難忘的美羅洞戰役發生了。4月22日夜,志愿軍對美軍第65步兵團發起突襲。在戰斗中,隨著側翼的波多黎各營和土耳其旅接連被打垮,菲律賓營被迫直面軍隊。關鍵時刻,菲坦克連連長上尉孔拉多·雅浦策劃反擊,為菲律賓營逃離包圍圈爭取到時間。但雅浦和他的一名下級軍官以及數十名菲律賓士兵戰死。雅浦后來被授予英勇勛章,是菲律賓國家能夠授予的最高榮譽。4月26日,志愿軍在另一次襲擊行動中,俘虜了菲律賓一個排共40人。
菲前總統曾參加朝戰
到1951年9月,菲律賓方面已有43人死于戰斗,9人失蹤,58人被俘。9月6日,菲律賓第20聯隊1400余人正式接手第一批菲律賓軍人的防線,指揮官是二戰期間菲律賓游擊隊領導人薩爾瓦多· 阿博茨德上校。這個菲律賓營最終有14人陣亡,100人負傷。接下來,菲律賓又先后派出3個1500人的戰斗營輪班參戰,前后五次合計派出7420人,而菲全國總兵力僅3.4萬人,出兵數占總兵力的兩成多。菲律賓營先后配備給美軍第25步兵師、第3步兵師、第45步兵師和第一騎兵師,最終112人喪生,229人受傷,57人失蹤,另有數十人被俘。
菲律賓媒體曾多次自豪地稱,作為“聯合國軍”的一員,菲律賓是亞洲國家中除泰國以外唯一出兵朝鮮半島的國家。2010年6月25日,適逢朝鮮戰爭60周年,韓國政府為感謝菲律賓軍隊參戰,授予菲總統阿基諾三世“小天使”朝鮮戰爭英雄勛章。同年12月,阿基諾三世已故的父親本尼尼奧·阿基諾二世也被授予“小天使”勛章。朝鮮戰爭期間,17歲的阿基諾二世是《馬尼拉時報》派駐朝鮮的記者中最年輕的一個。
此外,菲律賓第12任總統菲德爾·拉莫斯也參加了朝鮮戰爭。拉莫斯1950年畢業于美國西點軍校,是第二批到達朝鮮戰場的菲律賓軍人,曾任中尉偵察排長。從韓國的戰爭博物館史冊上可查到拉莫斯1987年7月關于他參加朝鮮戰爭的講話。他在講話中稱,當年他深入沒有人的前線,做了偵察工作……在后來的越南戰爭中,菲律賓又一次追隨美國,并拼湊2000多人赴南越,而拉莫斯則是“菲律賓駐南越民事活動小組”負責人。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3781-0.html搜狐歷史頻道發刊詞:講述過去的新聞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