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夏日的周末,走進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羅店鎮鹿田村,可見粉墻黛瓦的婺派建筑凝練著江南意蘊,與遠處舉巖茶山和盈盈湖水相映成趣。鹿女湖畔,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房屋不僅是村民們的溫馨家園,而且是他們增收致富的“黃金屋”。
“我們早在1997年就開起了民宿農家樂,是村上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如今隨著和周邊村抱團,鹿田發展越來越好,上山的團隊也越來越多,最熱鬧的時候店里一天有幾十號人。”村民胡國慶說。
縱觀整個婺城,鄉村片區組團發展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越來越多的鎮村以黨建聯建為抓手,以產業為紐帶,進行片區化、組團式發展,推動美麗鄉村、美麗經濟和美好生活有機融合,讓“點點星光”化作“璀璨群星”。
黨建聯建 下好共富“一盤棋”
羅店鎮鹿田村地處國家5A級景區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核心區域,資源優勢突出,村內有黃大仙祖宮、仙瀑洞、鹿田書院和鹿女湖等,是市民游客理想的游玩勝地。
“初期,村內民宿、農家樂集群式經營給村民帶來了很多收益,卻囿于粗放分散的經營模式,缺乏系統性規劃,同質化較為嚴重,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不足。”鹿田村黨支部書記陳鋒說,為破解發展瓶頸,鹿田以“千萬工程”為指引,創新構建“國企+私企+村集體+村民”協同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從“單打獨斗”到“片區共富”的蝶變之路。
“在片區黨建聯建的引領下,聯動金旅公司、喜樂公司等力量,由村級集體助力,共同啟動文旅升級。”陳鋒說,通過盤活土地、勞動力及民俗文化資源,深化景村融合發展理念,打造520月牙湖、lulupark等新興業態,讓鹿田村真正變成“云端”上的山水勝地。2024年以來,鹿田村累計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2024年村集體收入110.6萬元,經營性收入104.5萬元。
山上景區人氣旺,山下發展也大有可為。為推動片區整體共富,早在2022年7月,羅店鎮便以“花卉之窗”黨建聯建推動西吳聯村、羅店村、后溪河村、建新村和同創村等組團發展,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的黨建工作格局,并建立產業帶和文旅項目,打造鄉村特色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立足全域發展格局,羅店鎮迭代共富片區黨建聯建機制,統一規劃布局,在羅店村打造“開羅吉市”特色街區,流轉農房80余間,引進投資近億元,招引包括山山家復古面包、紅屋民謠茶酒吧、雙城普洱等15家城市首店在內的24家業態,激活片區經濟新增長點。
“項目建成開放后將成為景村共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新樣板,在為更多村民創造家門口的創業機會,切實推動村民增收、村集體創富的同時,也將吸引更多年輕人造訪,真正實現山上山下消費業態多點開花。”羅店鎮相關負責人說。
規劃先行 凝心聚力謀發展
從“一域美”到“全域興”,在婺城,以片區組團發展破解村莊“小散弱”、資源“碎片化”等難題的事例還有很多,而讓片區發展這場“大合唱”不跑調,規劃設計是其中關鍵。
坐落在長山鄉烏國際牧場是一座以珍稀豬種“金華兩頭烏”為核心IP打造的復合型主題樂園。2021年10月,婺城區白龍橋鎮聯合周邊瑯琊鎮、長山鄉2個鄉鎮,和新昌橋村、天姆山村、古方村、白沙村、后金村、泉口村、桐山村、盧家村、楊宋橋村等9個村成立黨建聯建,以牧場項目為牽引,集成山水林田湖等各類資源,統籌布局農旅觀光、精品民宿、文化體驗和濱水休閑等業態,促進聯建成員村增收致富。
沿著古長線駛往不遠處的長山鄉盧家村,在“新農人”共富基地的“田園”里,游人如織,人們釣龍蝦、吃燒烤,歡聲笑語充盈其間。“依托國際牧場的客流資源,現在我們村里周末也有幾百人游玩,日子逐漸好起來了!”村黨支部書記倪錫軍笑說。
曾經,盧家村還只是一個尋常村莊,面對國際牧場近在咫尺的火熱人氣,倪錫軍是既羨慕又著急。2024年,國際牧場共富片區規劃被提上婺城區委、區政府的議事日程。過去長期在外從事鄉村規劃、設計與運營的“鄉村CEO”傅強接手片區規劃工作。
“片區規劃是個新生事物,盧家村位于農旅融合、農業科創項目周邊,項目區位優勢明顯,流量自帶商機,我們計劃以該村為中心,再輻射周邊幾個村莊,讓文旅大IP和新質生產力帶動更多鄉村走向共富的康莊大道。”傅強介紹,此次攜手盧家村及相關部門開啟的鄉村運營項目,將打造家園、花園、田園和創園等“四個園”。目前,該項目還在有序推進,待到明年,浪漫的花海和別樣的鄉村景觀將吸引更多游客游玩打卡,也將吸引更多青年返鄉創業。
流量變“留量”,村子“火”了,村民也樂了。距離國際牧場景點3公里的白龍橋鎮新昌橋村,一條條長街干凈整潔,一處處藝術業態魅力無限,還有多彩的濱水景觀變作了四方游客避暑、戲水的勝地,讓安靜小村迅速“蝶變”為一片濱水樂園。古方村的農家樂老板表示,現在村子美了,環境好了,玩的地方也多了,一到節假日游客絡繹不絕,近半年就已有15萬元收入,是以前的2倍多,在家門口創業的信心更足了。
這些年來,以國際牧場為圓心的黨建聯建還在持續發揮作用,不斷帶動周邊3鎮9村同奔共富,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增收,繪就了景美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項目組團 釋放產業新活力
日前,在蔣堂鎮盛桂有家庭農場的百畝農田里,3個年輕人操控著無人機來回穿梭,完成施肥等工序,上演了“褲管不粘土”式的農忙景象。
“他們中有的是畢業大學生,有的是返鄉就業的青年,得益于鎮里‘青年入鄉實踐站點’這一項目,既幫助這些年輕人學習了解現代化農業,又有效解決了我們農忙用工問題。”種糧大戶盛桂有的兒子盛俊豪告訴記者,比起傳統的農業種植,無人機飛防無疑更受年輕人的青睞。一直以來,在蔣堂鎮的牽頭下,不少學校都會將課堂搬到他們的農田里,在傳授實踐經驗的同時,培養了年輕一代的農業技術人才,進一步打響了蔣堂富硒米的品牌。
據了解,蔣堂鎮是婺城區唯一的省級特色農業強鎮,擁有浙江省面積最大的天然富硒土地,硒平均含量豐富、富硒主導產業已達2.1萬畝,是名副其實的“浙中糧倉”。近年來,蔣堂鎮積極盤活特色富硒農產資源,主動探索“組織聯合、產業融合”的片區發展新模式,由鎮黨委牽頭,將下轄16個行政村串聯成片,成立“硒望田野”黨建聯建品牌,形成了組織共建、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謀、多方協同的聯建格局。
“我們累計開展‘黨建聯建聯席會議’、聯學聯建主題黨日等活動30余場,牽線浙大、浙農林等高校在好樂耕、七彩天宏設立實踐培訓基地,助推盛桂有家庭農場入選浙江基層農民田間學堂,組織農事服務培訓27場,培育新農人35名……”蔣堂鎮黨委委員劉珊珊介紹說,他們還以鎮南片區為核心,統籌9村聯建,打造1.08萬畝高標準農田的“萬畝田園”,2024年糧食年產量達1.08萬噸,構建集糧食種植、農事體驗、文旅觀光于一體的糧食產業鏈發展新模式,輻射帶動轄區內16個村“一村一定位”,并錯位布局千畝稻田、果蔬采摘、畜牧養殖、文化體驗等多元業態,打造農文旅“三位一體”的婺硒產業共富帶。全鎮年均接待游客超過17.7萬人次,休閑農業產值超5000萬元,農業產值達1.3億元。
從“美麗風景”到“美麗經濟”,從“單打獨斗”到“片區共富”,從“多點開花”到“由點帶面”……一直以來,婺城以黨建為“主線”,依托資源整合、產業集聚,推動更多鎮村實施結對共建、抱團聯建,在共富路上全速競跑。未來,婺城也將持續拓展抱團共富新視野,讓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不斷增強。(沈樺、曹靜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1-22091-0.html從“美麗風景”到“美麗經濟”:浙江金華婺城村鎮“握指成拳”奔共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