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峰源鄉的中華大蟾蜍養殖基地傳來好消息,養殖育種模塊及凈水系統的建設已全部完工,并成功引入了首批中華大蟾蜍種群,共計1000對。這標志著該項目在珍稀藥用動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據介紹,中華大蟾蜍是一種珍貴的藥用動物,屬于國家三有(有益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保護動物。它所產出的蟾酥、蟾衣等藥材,在相關疾病防治及免疫系統調節等多個領域具有顯著療效,市場需求量大。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野生蟾蜍的生存空間不斷縮減,導致其資源日益枯竭。
面對這一挑戰,峰源鄉政府與蟾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啟動了中華大蟾蜍的人工養殖項目。該項目由河北大學范圣此教授領銜的技術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旨在通過科學養殖方法,既能有效緩解野生資源的壓力,還能確保藥材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
據了解,該基地占地28畝,周邊設有80畝的生態隔離帶,計劃建設50個養殖池。隨著首批1000對中華大蟾蜍的成功引入,基地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逐步擴大養殖規模,最終實現每畝4000只成蟾的目標。同時,基地還將積極申請國家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證,以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預計到2025年底,基地的年產值將達到千萬元,帶動農戶增收近萬元。
河北大學范圣此教授表示,中華大蟾蜍作為一種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的物種,其養殖需要特別注意水質和生態環境的維護。峰源鄉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中華大蟾蜍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據悉,近年來,麗水市蓮都區峰源鄉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旨在平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探索出一條既能保護自然環境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該項目的成功實施預計將為當地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并為其他山區鄉鎮提供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峰源鄉將繼續關注中華大蟾蜍養殖基地的建設進展,積極推廣林下經濟模式,努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探索出一條適宜高山遠山鄉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鄭丹、黃鵬、周菲)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1-15713-0.html浙江麗水蓮都:山里養出“金疙瘩”,鄉村致富有奔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