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對如何大力提振消費作出具體安排,釋放出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的堅定決心。本文從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著手,深度剖析如何通過政策協同打出“組合拳”、以創新供給激活消費提質升級,充分彰顯“以高質量發展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深層邏輯。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為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指明方向、堅定信心。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對如何大力提振消費作出具體安排,釋放出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的堅定決心。我們要深入學習、認真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全力抓好貫徹落實。
消費,一頭連著千行百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消費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民眾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指標。當14億人的消費選擇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購買家電、汽車等實物商品逐步擴展到健身、培訓等服務體驗,背后折射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是民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標志。以消費促增長、以增長保民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在推動全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形成。2024年全國新能源車市場規模突破1100萬輛,同比增長38.1%,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這種增長還直接拉動鋰電、充電樁等20余個產業鏈快速發展。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時,居民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會加速增長;當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時,服務消費將成為主導。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3萬美元,居民消費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2024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1%,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擴大服務消費,有利于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打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消費的重要引擎。
2025年5月4日,游客在位于甘肅省張掖市的七彩丹霞景區游覽。新華社發(成林 攝)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抵御外部風險挑戰的根本是靠練好內功,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形成了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通過大力提振消費,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堅定把發展放在自身力量的基點上,以自身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成為我國宏觀政策的主要著力點。要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群體,打好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促進消費發展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切實把政策效應轉化為擴大消費的實際成效。
強化促進消費全方位有效監管。營造普惠公平、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必然需要依法規范、高效便捷、執法嚴明的有力監管。完善監管制度,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嚴厲打擊市場中的虛假宣傳、價格欺詐、質量假冒等不法行為,確保市場環境公平和穩定。進一步強化對消費領域的監管協調,避免交叉重疊、監管空白、監管沖突。適應網絡化數字消費新趨勢,強化數字賦能,充分運用“互聯網+監管”模式,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通過智慧物流、數字認證等技術手段完善產品質量溯源機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體系,對已授牌的放心消費示范企業或單位采取動態監管、隨機抽查、失信退出等措施,加大侵權假冒行為曝光懲戒力度,確保營商環境良性發展,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打造更優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更放心消費。
增強各類促消費政策的聯動性。改革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積極完善促進消費配套政策,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構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費的政策體系。財稅、金融、產業、投資等政策與消費政策協同聯動,綜合運用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引導帶動消費,鼓勵金融機構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強化信貸支持,形成促消費合力。優化空域、水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支持發展低空旅游、水上運動等新興服務消費領域。針對夜經濟、文化旅游等消費場景,進一步提高交通、公共安全、配套服務等方面標準,提供有力保障;針對文化、旅游、健康等具有較大潛力的時間密集型消費,積極探索靈活休假、縮短工作時間等制度試點,以釋放消費潛力。
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適應以城鄉居民消費為重點的需求結構變化大趨勢,針對性減輕居民各類支出負擔和加強公共服務保障,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保障水平,實質性緩解居民消費意愿不足、消費信心弱等突出矛盾,為釋放消費潛力奠定制度基礎。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加大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比重,實現公共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62%提升至3%以上,全面普及高中階段義務教育;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加大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提高政府一般支出中公共衛生支出的比重,爭取到2030年由目前的3%左右提升至6%左右,減輕城鄉居民的醫保繳費負擔。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縮小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平差距。
2025年5月9日,司乘人員在京哈高速河北段山海關服務區休整大廳的商業區選購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我國已連續10余年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居民消費需求和結構不斷升級,新的市場空間還在不斷拓展。然而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消費者信心和預期偏弱、部分消費需求未充分滿足、消費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仍客觀存在。我們要緊密結合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優化消費環境,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打造龍頭企業和服務品牌,全方位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
推動誠信合規經營。社會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是擴大消費、促進消費市場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構建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以統一的信用信息傳遞、信息披露、失信懲戒、守信激勵等機制為基礎,健全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從市場準入、融資方便、政策支持等多方面激勵誠信經營,健全誠信履約機制。
創新消費場景模式。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以創新激發消費發展內生動能,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著力打造“有時間、有場景、有保障、有設施”的立體式消費環境;加快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數字教育等新模式,構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區、智慧門店等消費新場景,支持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發展,為消費擴容提質提供更大支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人工智能+消費”發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服務消費場景,促進服務消費新技術應用、新業態發展、新熱點培育、新領域拓展,促進跨界融合、多業態聚合、多場景交融,對服務形式、內容、場景等進行完善,更精準地把握和挖掘消費者需求,使服務業供需更為匹配,更好滿足不同群體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加強服務品牌建設。發揮品牌標桿示范作用,引導區域、行業、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打造知名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企業要加強品牌培育、運營和保護,關注長期價值,遵循市場和品牌發展規律,借鑒國際一流企業品牌建設成功經驗,把握技術變革機遇,不斷促進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筑牢品牌價值基礎;建立品牌驅動經營戰略,樹立質量水平高、創新能力優、社會責任強的品牌形象,讓消費者和市場更好認知、接受和支持品牌;充分發揮中華老字號和特色傳統品牌引領作用,豐富品牌文化內涵,講好品牌故事,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設;完善品牌保護機制,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廣泛開展品牌宣傳推廣。(宣講家網 陳慶修)
作者陳慶修系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16912-0.html擴大消費是穩增長的最大確定性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以青春之力書寫時代華章
下一篇: 守正創新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