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更好激活中華文化的優秀因子、激發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展現了中華民族推動文化發展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文化主體性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條件,是一個國家中的民眾相互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能夠形成影響力的根本前提,是一個國家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園中綻放自身文化特色的核心要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那樣:“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新時代新征程,只有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才能以戰略定力、思想偉力和精神動力做好時代答卷、回應人民關切、開創復興偉業,續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4年10月23日,瑤族少年在梧州市蒙山縣長坪瑤族鄉圖騰廣場表演長鼓舞。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理論創新維度——在推進“兩個結合”中高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百余年來,我們黨始終堅守魂脈和根脈,既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薪火相傳,既沒有用魂脈代替根脈,也沒有用根脈替代魂脈,而是在捍衛魂脈和根脈的辯證統一中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閃電”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生命因子”,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的文化形態,又鞏固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同時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思想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制度、文化、價值、精神等層面深度融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以“兩個結合”造就的最新的文化生命體,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也是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的根本遵循,充盈著濃郁的中國味、深厚的中華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強大的歷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因此,新時代新征程,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矢志不渝地把根脈與魂脈貫通起來,深刻認識文化在歷史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確把握文化的精神特質和歷史傳承,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賡續中華民族文化的價值理念和自覺自信,與時俱進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4年9月19日,嘉賓出席2024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道路自信維度——在強化“自立自強”中高揚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任何民族、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民族自立自強的根本維系。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首次提出并深刻闡釋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五大突出特性一以貫之內嵌于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中,支撐起文化自我意識經久不衰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理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厚滋養。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是遵循客觀規律的,這種規律又分為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中國式現代化順應世界現代化發展趨勢,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體現出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辯證統一。這也告訴我們,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的深刻彰顯,也是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的實踐要求。
因此,新時代新征程,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賡續民族文化血脈,持續維護全體人民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增強中國人的精神獨立性和自主性,以自立自強的昂揚狀態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
實踐發展維度——在堅持“守正創新”中高揚
守正創新是黨領導文化主體性構建的根本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充分證明其具有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的文化主體性與旺盛生命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在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等許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影響深遠。雖然也曾出現過阻礙進步的消極主張,也曾經歷過歷史低潮和劇烈陣痛時期,但中華民族總能以強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迸發出求存求強、創新奮進的強大力量,一次又一次戰勝各種挑戰而煥發新生、繼續前進。新時代發展文化主體性,離不開堅持守正創新的傳統;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更離不開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
因此,新時代新征程,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必須在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中守正創新,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在不忘本來和吸收外來中守正創新,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還要借助于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發展自己、成就自己,把自己的文明建設成為既有民族特殊性又具有人類文明普遍性、既彰顯中華民族自我意識又標注人類文明發展新高度的現代文明。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的必然要求。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只有不斷高揚文化主體性,把握時代特征、因應時代變化,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就一定能夠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彰顯中國精神,體現中國智慧,升騰中國氣象。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15778-0.html從三個維度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守正創新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下一篇: 推進紀律教育常態化長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