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奮發有為·共譜新篇”2023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與會人士共同探討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計,攜手展望長三角美好未來。多位嘉賓表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
新華社副總編輯、黨組成員任衛東,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上海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陳宇劍,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主任王磊,新華社上海分社黨組書記姜微,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王永前,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小菁,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程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以及來自三省一市的上百名城市代表、企業代表和智庫專家出席活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來,區域一體化發展正走向縱深,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制度協同,在科創、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2023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新華社記者王翔攝
建設示范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認為,示范區承載的使命不是單一維度,不是一個經濟開發區或者平地造城的思維,而是要通過一體化制度創新,打破行政壁壘,為全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從而帶動區域實現繁榮發展。經過四年不懈探索,示范區已推出136項創新成果,其中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這些制度創新涵蓋生態共保聯治、要素暢通流動和公共服務共享等多方面,彰顯了示范區一體化發展的階段性進展和成效。
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受邀進行主旨演講。
他指出,世界銀行2009年發布的《重塑世界經濟地理報告》曾提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提高區域競爭力有三種方法,即提高經濟密度、縮短通勤距離、減少行政分割。“示范區四年實踐探索告訴我們,僅有這些方法還不夠,還需要具體的政策工具,最關鍵的工具包括規劃、項目、制度和機制。”張忠偉認為,下一步,要推進示范區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躍升,在規劃上,要落實法定國空規劃一套圖,剛性和彈性結合;在項目上,要滾動實施一個庫,圍繞重點項目強化要素資源配置;在制度上,要聚焦打破行政分割的重點領域,增強制度性約束,最好上升到標準或法規層面;在機制上,要充分發揮常設性跨區域專職機構的統籌協調作用,同時激發市場動力,驅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楊小菁說,近年來,青浦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發展活力持續迸發。一方面,立足生態綠色的本底,青浦被評為全市首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一體化的發展也有力推動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當前位于示范區青浦片區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西岑科創中心等加快建設,以“長三角數字干線”為牽引,大數字、大健康、大商貿產業加快聚集成勢。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指出,作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長三角一體化的內涵豐富,從宏觀規劃的協調到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體制機制改革到營商環境改善,從產業結構布局到公共服務便利化,對于為全國更大規模、更寬領域的改革開放探路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認為,當前全球城市競爭格局,不再是核心城市的“單兵突擊”,而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灣區為主導的競爭。當前長三角的集成電路、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已經形成了強大集群優勢,長三角也是全國獨角獸的集聚地。她建議,下一步,長三角應以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任務為引領,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支撐,推動大科學基礎設施集群和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形成更高效、更開放、更有活力的創新生態體系,在雙循環中發揮積極作用。
本次論壇上,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年度案例征集活動正式啟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采編中心”正式揭牌。本次活動還設有兩個平行論壇,分別是“科創引領 產業賦能”長三角科創產業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和“數字賦能 乘勢而上”長三角快遞物流產業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分別探討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好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以及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數字化路徑。
2023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由新華通訊社指導,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示范區執委會、青浦區人民政府聯合支持。(胡潔菲 丁汀 岑志連)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5013-0.html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譜新篇?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