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指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與企業觀察報社聯合主辦的2023央地合作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去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勝利收官,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央企業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6.2%。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萬億元(不含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9% 。
會議期間,圍繞國資央企如何更好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東進行了專訪。
如何破解“卡脖子”問題
NBD:您認為如何才能解決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高旭東:要真正解決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以本土力量、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而不是原來引進消化吸收外來技術那一套做法。
當然,對外合作、對外開放這些工作都要做,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本土力量、本土企業相互合作、共同支持、共同發展的體系。
NBD:在這個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中,央企將發揮什么作用?
高旭東:央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很多新技術、新產品剛出現時是不夠成熟、不夠先進的,但如果這個時候不去使用這些新技術或新產品,那么它就永遠不可能成熟,永遠不可能先進。
央企擁有巨大的內部市場,此時央企可以通過購買或合作的方式,與其他企業一起共同開發,積極使用,迅速推動這些新技術和新產品走向成熟,比如深圳地鐵、國家電網,其相關實踐都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熟經驗,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這種模式下,起步階段可能發展會稍慢一點,甚至經濟利益可能受到一些損失,但從長期來看,只要這種合作走上正軌,后期就有望能發展得又快又好。
國企混改需更穩妥推進
NBD:央企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如何發揮作用?
高旭東:首先,央企既有能力又有資源,而很多地方企業本身能力是不夠的,所以央企帶動地方發展應該是第一選擇。
其次,現在很多地方有了較多的新創業企業,技術水平很高,但是規模小、資源少,特別是金融資源不到位,此時央企如果能夠作為股東進入這些中小企業,并給他們足夠的自主權,將有助于帶動這些新興的創業企業發展,加速其成長。
NBD:除了國資央企,民營企業對地方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何更好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高旭東:其實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今天遇到的問題更多是企業自身能力不足導致的,所以在這個時候,首先民營企業要自立自強,迅速把自己能力提升上來,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其次,國家政策要更加寬松地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最后從央企層面來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央企可以和部分民企有更高質量混合所有制的合作。
但是在混改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合作的質量一定要高,千萬不能只以混改的名義去硬湊,前幾年一些地方國企混改有點一哄而上的情況,現在正處于一個調整消化的階段,我相信會逐步走向正軌。未來國企混改需要更穩妥地推進,不能追求速度而忽略質量,地方政府在這方面應該更加注重策略,避免過于倉促、操之過急。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3855-0.html解決“卡脖子”問題,必須建立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