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老阿媽來到最近的取水點。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報道 陽光掠過西藏日喀則長所鄉那一片新建的平頂新房,一位藏族老阿媽來到最近的取水點,擰開寓意吉祥的羊形水龍頭,清澈的水潺潺而出,映照出她質樸又滿足的笑容……
今年1月7日,日喀則定日縣發生嚴重地震,長所鄉成為重災區。如今,大半年過去,這片曾遭受地震創傷的土地逐漸煥發新生,嶄新的藏式民居整齊排列,希望在裊裊炊煙中升騰。
2套凝聚上海電信智慧的智云供水設備在長所鄉森嘎村投入使用。
8月21日,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就在大會前夕,2套凝聚上海電信智慧的智云供水設備在長所鄉森嘎村投入使用,滋潤了當地群眾的災后重建生活,這也是上海電信為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送上的一份科技禮物。
這份禮物不僅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幸福感,也獲得了自治區領導的高度關注與肯定。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嚴金海日前在日喀則市委書記達娃次仁、市長王方紅陪同下,實地視察災后重建工作,對為新家園配套的新一代智云供水設備表示認可,并指出,智云供水解決了西藏季節性缺水難題,要積極推廣,讓這一成果造福更多高原群眾。
“長所鄉海拔約4400米,也面臨著冬季高原嚴寒、當地群眾用水困難的問題。”今年初,當地發生地震后,在上海電信指揮下,全國勞模、南區局吳文巍率領“智云供水”團隊放棄春節假期,日夜兼程抵達受災最嚴重的地震震中長所鄉,在除夕來臨前,開通智云供水系統,包括森嘎村在內的數千名安置點受災群眾和救援官兵用上了不會凍住的自來水。
不會被凍住的“智云供水”
但這不是終點,隨著災后重建的推進,“智云供水”項目組積極對接災后重建工作,爭取早日讓更多的當地群眾用上自來水,筑牢生命線。
今年6月,“智云供水”項目組早早開展實地勘察,包括新家園的水源位置、房屋結構等。這都得益于標化概念,盡管西藏地區建筑類型多樣,但“智云供水”將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形成一套覆蓋“勘察、方案、交付、維護”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模版。方案有了更強的普適性,拓展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時,春節救災期間積累的水源分布、地形特征等一手數據,讓設備安裝方案快速敲定,“智云供水(平房型)”設備能完全符合當地的需求,為后續快速施工奠定了基礎。
除了讓設備能更適應當地的特征,在春節救災期間,團隊已經對設備進行了優化,比如算法、傳感器參數、控制部件等都根據高原寒區環境進行了針對性調整,能扛住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極寒低溫;當地沙塵暴、余震較多,加大了電池容量,如果現場突然斷電,也不會停止工作;設備還安裝了中國電信天通一號衛星模組,和電信物聯網通道形成全天候的雙備份通信網絡。此外,“智云供水”設備使用頻次遠遠超過一般的用水場景,增強了零部件的耐用性。這半年多來,這些優化后的設備運行穩定可靠,成為災后重建中民生保障的堅實后盾。
因此,此次在森嘎村安裝的“智云供水”設備依然采用原來的方案,但不少細節進行了更貼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好房子”的要求。比如與救災時期的不銹鋼臺盆相比,這次換上了陶瓷臺盆,不僅更易清潔打理,看上去也更有高級感。而且水龍頭和臺盆的距離經過反復調試,既避免水流濺出,又方便當地群眾拿水桶等大器皿接水。更貼心的細節是,在水龍頭下方加裝了照明設備,晚上用水也能清晰地看清臺盆和水流。
“智云供水”設備安裝在森嘎村村口和村里的集中取水點,當地群眾方便多了。
好產品就是不斷打磨出來的,用吳文巍的話說,就是“新家園就要有新氣象,讓群眾能真切感受到溫暖與便利”。
如今,這些“智云供水”設備安裝在森嘎村村口和村里的集中取水點,成為新家園里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印記。“有了水龍頭,比以前方便多了,新家配上新設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當地群眾的話語里滿是對來自上海“智慧水”的認可。
小小水龍頭,連著大民生。近年來,上海電信立足科技創新,對口援建西藏的方式越來越豐富。“智云供水”就是針對高原寒期供水難題,將電信的天翼云、AI、物聯網、空地通信等技術創新應用的一項成果。過去四年,“智云供水”在西藏多地、多場景試點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僅讓“不會凍住的自來水”從技術構想變為民生實景,更用科技的溫度架起了滬藏兩地的連心橋。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26513-0.html海拔4400米的“幸福水龍頭”!上海電信送給西藏自治區60歲的科技禮物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上海就業遠飛日喀則送“就業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