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上海報道 今年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當天上午,以“美麗上海,藝起行動”為主題的第三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在徐匯區西岸漩心啟幕。本屆藝術節以“藝術+環保”為創新路徑,將生態理念和文化藝術緊密融合,采用大型裝置藝術展、非遺大展、潮流藝術展、手工藝展、互動游戲、循環再生展等多元形式,為公眾獻上一場聯結傳統與未來、藝術與科技的生態奇幻之旅。
打造生態文化平臺,推進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實踐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和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聚力打造生態文化高地。
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是上海首創的大型公益平臺,以生態文明理念與文化藝術深度交融為特色,既是面向公眾的生態文化盛宴,更是發動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重要載體。自2023年以來,上海以全國生態日為契機每年舉辦生態環保藝術節,收獲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營造了全市踐行“兩山”理念的良好氛圍。本次藝術節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體育局、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徐匯區人民政府指導,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徐匯區生態環境局主辦。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文化賦能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路徑。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一級巡視員柏國強表示,近年來,上海深耕生態文化建設,將其納入美麗上海“十美共建”布局,構建多元參與行動體系,樹立了一批“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打造了以“碳秘館”為代表的一批環境宣傳教育陣地,創作了《蘇州河蝶變》等一批傳播度高的生態文化作品。每年的生態環保藝術節通過將藝術與環保無界融合,讓生態文化更加鮮活立體。未來,將搭建更多生態文化宣傳平臺,推出更多生態文化產品,讓人文藝術與生態環境宣傳教育相融相長,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讓守護綠水青山成為申城最動人的風尚!
徐匯區副區長鄧大偉介紹,徐匯區始終把“綠色”作為城區最鮮明的底色、最核心的競爭力,堅持“科創+生態”雙輪驅動,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徐匯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典范城區。生態環保藝術節,既是一次藝術盛宴,更是一場全民生態公開課。希望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藝術表達,把生態保護理念轉化為可感、可觸、可參與的日常體驗。未來,將繼續以“徐匯濱江共建共治聯盟”為紐帶,探索“生產岸線—生活岸線—生態岸線”的蝶變路徑,形成一系列具有徐匯辨識度的綠色實踐。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閆世東在致辭中肯定了上海在生態環境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他指出,上海以藝術為橋、以行動為基,將生態價值融入京劇、非遺、舞臺藝術與青少年創作,開創了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新境界。未來,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將繼續支持上海開展主題創新實踐,推動“藝術+環保”模式在全國更多地區落地。
精彩生態故事,呼喚共同守護美麗家園
開幕式現場,傳統藝術的環保表達與現代科技的生態演繹相碰撞,直觀展現了上海生態文化建設的創新路徑。
上海京劇院王維佳帶來的京劇《穆桂英掛帥》,以傳統戲曲的磅礴氣勢,隱喻上海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舞臺劇《金哨子的故事》生動再現了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研究員、非遺“鳥哨技藝”傳承人金偉國三十年守護候鳥家園的感人事跡,用藝術的方式呈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鳴。
自然觀察故事分享環節,演員陳龍通過視頻分享了紀錄片《我的城市鄰居》中“近在咫尺的自然”;攝影家肖戈講述了野外追蹤野生動物的幕后故事;青少年自然筆記作者以稚嫩筆觸展現對自然的熱愛;覓藍生態文化傳播中心副理事長韓李李分享團隊在全國各地做環保公益和宣傳生動歷程;《蘇州河蝶變》導演戴焱淼則分享了母親河生態變遷帶來的觸動,呼吁以文化力量傳播生態理念。
科技與環保的融合成為現場焦點。一場融合非遺魅力、前沿科技與奧運精神的機器人環保秀驚艷亮相,舊物重生的時尚演繹讓綠色理念更顯鮮活。奧運冠軍鐘天使現場發出倡議,號召公眾將拼搏精神融入日常環保行動,從點滴做起守護綠色家園。
隨后,參與活動各方共同推動啟動裝置,正式拉開第三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的大幕,號召社會各界力量匯聚,共繪生態環保新圖景。
多彩藝術作品,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鳴
藝術節既是展示平臺,也是上海推動“生態文明全民共建”的生動實踐。在“生態藝術與可持續時尚分享會”上,多方代表從城市管理、綠色人居、身心健康等維度探討生態環保與可持續生活,為公眾提供深度交流平臺。
在展覽板塊中,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肖戈的“野生動物攝影展”用鏡頭定格野生動物的動人瞬間;覓藍生態文化發展中心的“生物多樣性主題展”與青少年《自然筆記》優秀作品展,從不同視角展現生物的多樣多彩;國際跨學科藝術家袁隆的《未來情緒綠洲》用“生態浮島”創意幫助現代人重獲自我情緒的感知錨點;潮流畫家陳昊迪的《夢棲申城》將涂鴉藝術和海派相融,探討上海城市化進程中自然權利的回歸;氣球藝術家孫杰的大型裝置《蝶》,以象征生物多樣性的藝術蝶群,讓環保理念可觸可感。
互動手工區,非遺海派旗袍高定品牌創始人葉青將鉤針編結與3D打印結合,創作《鸛鳴東方·經緯共生》,并為參與者送上生態主題3D打印小禮物;非遺竹編傳承人李海滔的《諸相非相》、宋代美學燙畫藝術家王海宇的《百年外灘》《武康大樓》、藥斑布植物印染傳承人柳玉成的作品等,展現“道法自然”的傳統環保智慧。此外,VR體驗污水處理流程、野生鳥類攝影展、3D打印巨嘴鳥模型等,借助科技讓公眾直觀感受環保工作的魅力。
本屆上海生態環保藝術節持續至2025年8月17日下午17:00,全程免費向公眾開放,期間除展覽外,還將舉辦藝術家現場互動、木偶劇表演等多項活動。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8-25429-0.html以“藝”為筆 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