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
英特爾正著手進行成立以來最為關鍵的業務轉型,但如何實現IDM 2.0愿景,重新取回制程技術領先地位、擴大使用第三方晶圓代工產能,以及透過擴充自家制造產能來強化晶圓代工業務,三方面進都能安穩轉換,2024~2026年對于英特爾來說將是最艱鉅時刻。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存儲器模塊廠各自出招 海外布局動起來
存儲器市況需求復蘇緩慢,國內零售市場價格廝殺慘烈,臺系存儲器模塊業者擴大海外市場布局觸角,拉攏區域性新伙伴展開策略結盟。
如十銓重兵布局北美市場,帶動輻射效應擴散至南美地區;威剛、宇瞻則配合下游系統客戶展開南向布局,搭上印度制造的產業列車,將為未來營運增添新動能。
臺系車用供應鏈:滿手訂單是產業甜蜜負擔
2023年下半開始,臺灣汽車產業都傳出好消息,不僅前景展望趨于樂觀,甚至對2024年上半也都正面期待。事實上,車用芯片目前小部分車款或零組件仍有短缺,相關供應鏈業者表示,相比于芯片短缺,滿手訂單才是目前的問題所在,算是甜蜜的負擔。
全球車市自2023年上半開始出現復蘇,隨時序進入下半年,包含裕隆、和泰兩大臺灣汽車產業龍頭都紛紛報喜,此外,協力廠、AM供應鏈業者等也都對全年營運,甚至2024年上半樂觀以待。
馬祖斷纜、太平島信號不佳 凸顯備援網絡重要性
繼2023年2月馬祖海底電纜發生斷纜事件后,8月時南沙太平島駐軍也傳出無法使用中華電信網絡,反而可以漫游國內電信營運商國內移動之信號。對此,中華電信解釋,太平島的移動網絡是借由衛星連回臺灣,未來會擴充現有衛星帶寬,同時引進中、低軌道衛星來因應。上述事件也凸顯臺灣位于戰爭熱區,極度仰賴網絡對外聯系,強化備援網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數碼發展部部長唐鳳日前表示,目前正在推動的非同步衛星通訊概念驗證案,將優先于離島、偏鄉及尚無異質通訊備援區域,布建非同步衛星通訊設備。
AIoT少量多樣 臺廠擁邊緣端優勢
智能物聯網(AIoT)被視為產業數碼轉型的驅力,但有專家認為,相關應用的智能程度有限、部署點碎片化,建議業者應在AI前景看好之勢下,拓展在邊緣端的市占率。
眾盈資本董事長李仁豪日前在相關論壇中表示,相關應用要爆發,通常是供給與需求面發生變化,例如近期的AI浪潮即是供給端出現跳躍式進展,提供關鍵算力資源的NVIDIA便掌握了全球話語權。
華為軟硬件自立自強 傳GPU可匹敵A100
華為經歷美國制裁4年后,至今仍是全球主要5G供應商,同時持續加強研發力度,以實際移動證明「脫鉤」能力,自主研發軟硬件。近期,華為合作伙伴科大訊飛透露,華為GPU技術已提升至可與NVIDIA A100匹敵的水準,并受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高度重視,一時激起業內關注。
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及總裁劉慶峰,在日前2023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議上,就算力議題進行發言,他表示,「國內AI領域的算法沒有問題,但算力似乎始終被NVIDIA按住。」
責任編輯:陳奭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6908-0.html每日椽真:華為傳GPU已可匹敵A100?| 臺系車用供應鏈有甜蜜的負擔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