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在臺北舉辦了一場名為“移動革新共創全域未來智能交通新視界論壇”的活動。納智捷副總經理李應生在活動中分享了他們如何為用戶打造合適的體驗、驅動綠色能源愿景的經驗。
納智捷的目標是在電動車普及化之前,解決民眾對于續航的焦慮。為此,他們已經開始推動智能App和“電抵家”服務,以此打造一條龍的“充電生態圈”。
電動車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全球各大市場甚至各大車廠都無法避免這一趨勢。因此,綠色能源、儲能和充電普及才能讓“電”來得更加平順,其中智能電網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然而,李應生指出,目前電動車市場還存在著許多障礙,例如價格高昂、充電設施不足以及續航里程焦慮。他認為,未來的汽車市場將不再局限于車輛的銷售,而是整體生態圈的銷售。
在談到綠色能源時,他表示雖然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在內,但這并不足夠。舉例來說,臺灣各時段的電價差異很大,如果購買電動車,許多人會選擇購買家用充電樁,并選擇在相對便宜、優惠的半夜時段充電。這就是儲能如何促進電動車普及的一個例子。
利用儲能系統,充電站可以在不需要昂貴的電網升級的情況下建設,從而降低充電站的建設成本,使充電站的建設更加靈活,進而達到低碳出行的目的。
臺灣潛在的車主對電動車還有一些顧慮的原因之一就是充電站點的普及程度不夠。李應生表示,臺灣交通部在2022年宣布,希望到2025年臺灣的充電樁數量能夠達到2022年的兩倍,但這還遠遠不夠。就算是三倍恐怕都還不夠。
他認為,將電力、資源與電動車甚至智能城市有效地連接起來,更需要依賴智能電網。除了電的來源對臺灣汽車工業發展來說是最大的挑戰之外,智能電網的連接可以使電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例如,現在許多電動車都具備V2G功能,這不是一項新的技術,但卻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智能電網可以通過分析大量數據來巧妙地平衡需求和供給,使電動車化身為移動電池,讓能源循環更加靈活。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35205-0.html納智捷推出充電生態圈,李應生揭秘創新服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德日車廠反向取經中國電動車供應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