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WSJ)、CNBC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tǒng)川普日前宣布推動“對等關稅”政策,計劃通過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促使高科技制造業(yè)回流美國。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政策的實際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尤其對于蘋果等高科技企業(yè)而言,將整個供應鏈轉移至美國不僅不現(xiàn)實,還可能導致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最終影響消費者。
以蘋果256GB的iPhone 16 Pro為例,其定價為1,100美元,而TechInsights的拆解報告顯示,該產品的物料與組裝成本約為580美元。然而,若按照川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20%+34%關稅計算,其成本將飆升至850美元。如果蘋果不提高售價,其利潤空間將大幅縮減,難以維持現(xiàn)有的高盈利模式。
盡管川普政府希望通過高關稅迫使制造業(yè)回流美國,但專家認為,這一目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例如,Rosenblatt的報告顯示,美國缺乏像中國那樣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組裝生態(tài)系統(tǒng)。目前,在中國每部iPhone的組裝成本僅為30美元,而在美國可能高達300美元。此外,若將所有零部件的生產也轉移到美國,成本可能進一步飆升,整機成本將超出想象。
蘋果近年來積極分散生產基地,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地,但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幾乎覆蓋全球。據Evercore ISI的報告,中國仍占蘋果整體產能的80%,其中90%的iPhone在中國組裝生產,主要由富士康負責。此外,55%的Mac產品和80%的iPad也在中國生產。印度和越南雖然逐漸成為蘋果的重要生產基地,但仍無法完全取代中國。印度目前約占iPhone總產能的10~15%,而越南則負責20%的iPad和90%的可穿戴設備生產。
面對高額關稅,蘋果正考慮擴大在巴西的生產規(guī)模。據巴西Exame報道,蘋果已開始評估提升其與富士康合資工廠在圣保羅的產能,以出口至美國市場。巴西目前僅面臨10%的美國進口關稅,遠低于中國、印度和越南的稅率。此外,蘋果也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生產部分Mac產品,并從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及美國采購零部件。
盡管蘋果計劃在德州設立一座人工智能服務器工廠,但其在美國的大規(guī)模生產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在德州量產Mac Pro,且規(guī)模有限。分析人士建議,消費者無需因政策恐慌而囤積舊款產品,而是應延長現(xiàn)有設備的使用壽命,等待貿易局勢進一步明朗。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142175-0.html蘋果供應鏈面臨關稅沖擊,生產成本或將大幅上漲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臺灣3月電動車銷量逆勢增長
下一篇: 日產汽車調整全球生產布局:減少日本產量,增加美國生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