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上市(圖源:路透社)
據悉,ARM 本次 IPO 不設主承銷商,使用28家投行、券商參與IPO工作;獲超10倍認購、募資金額高達48.7億美元;臺積電、蘋果、AMD、聯發科、英偉達、三星、谷歌等作為基石投資人,合計認購達7.35億美元。其中,臺積電已宣布投入不超過1億美元資金支持 ARM上市。
上述企業、投資人、投行和券商入股或支持 ARM,很大意義是為了在 ARM 公司面前提高話語權。
而軟銀的孫正義,雖然投資者參與ARM IPO,他自己僅發行不到10%股份,但孫正義并不想放棄控制權,如今軟銀仍持股高達90.6%。
ARM 公司表示,截至 2023 年 3 月,ARM 芯片的出貨量超過 300 億顆,全年出貨量將超過 2500 億顆。較截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的財年增長了約 70%。自公司成立以來芯片一直在出貨。如今,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 ARM 的節能 CPU 知識產權和相關技術,配合 ARM 的其他合作伙伴打造出現代計算機芯片。
在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的財年中,已經有超 260 家公司報告在售基于ARM的芯片,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例如亞馬遜云科技與 Alphabet)、主要半導體芯片供應商(例如 AMD、英特爾、聯發科、英偉達、高通和三星電子)、汽車行業老牌廠商、領先的汽車技術供應商、物聯網創新企業等。
根據IPO文件,ARM 估計全世界大約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 ARM 的產品,僅是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3財年,ARM 芯片出貨量就超過了305.83億顆,較2016財年的出貨量增長約70%。
招股書顯示,2021財年、2022財年、2023財年,ARM 年收入分別為20.27億美元、27.03億美元、26.79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3.88億美元、5.49億美元、5.24億美元。但與其他芯片大廠相比,這個收入規模仍有較大差距——英特爾2022財年營收超過630億美元,英偉達營收168億美元。
ARM 最重要的商業模式就是收取版權和專利費,而目前這一塊的利潤率極高。招股書顯示,ARM 的商業模式分為兩種付費模式:提供一次性IP授權的許可模式,和按照制造芯片數量付費的版稅模式。在招股書中,ARM 羅列為ARMTotal Access協議、ARMFlexible Access協議、技術許可協議(TLA)、架構許可協議 (ALA)、版稅使用費共5種授權協議。
其中,版稅使用費是 ARM 營收的主要來源。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2022 年使用 ARM 技術的芯片總價值達 989 億美元,而 ARM 只賺到了 16.8 億美元的 “專利使用費”(Royalty Revenue),僅占芯片價值的 1.7%。
對此,ARM 表示,截至2023財年,約有46%的版稅費用收入來自1990年至2012年期間發布的產品,簽署技術許可或收取特許權使用費不產生任何直接成本。
但 ARM 為了保持現有市場份額,需要持續投入研發。2021財年、2022財年、2023財年,ARM 研發費用分別為8.14億美元、9.95億美元、11.33億美元,分別占同期年收入的40%、37%、42%。
ARM 表示,研發投資用于開發未來將獲得許可的產品,并在之后的數年(通常是數十年)內收取版稅費。在最新的財季報告中,截至2023年6月30日,ARM 獲得6.75億美元的營收,投入了3.37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目前,ARM 除了服務三星、蘋果、高通等手機芯片廠商之外,還在拓展亞馬遜和 Alphabet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AMD、英特爾、NVIDIA主要半導體芯片供應商,同時極力爭取汽車行業老牌企業、領先的汽車供應商、物聯網創新者等。截至2022年12月31日,ARM 在云計算、網絡設備、汽車和消費電子等增長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0.1%、25.5%、40.8%和32.3%。
ARM 預測,以上領域的總潛在市場(TAM)約為2025億美元,預測TAM將以6.8%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約246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財年和2022財年中,ARM 的前五大客戶分別占總收入的約57%和56%。其中,安謀科技分別占其總收入的約24%和18%,是 ARM 最大的單一客戶,也是 ARM 在中國收入的幾乎全部來源。
ARM 在 IPO 文件中明確提及 ARM 與安謀科技的關系:安謀科技是 ARM 的重要收入來源及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是向中國客戶轉授 ARM IP 許可的獨家分銷商。
“我認為這是人類第一次體驗到比人類本身更聰明的東西,”他周四在ARM登陸納斯達克交易所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而人工智能將大幅超越人類智力。”
孫正義稱自己為人工智能的“忠實信徒”,并補充稱,ARM 是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受益者。孫正義表示,自從他創立軟銀以來,他一直是芯片業的熱心支持者,芯片技術推動了各種技術的發展。
今年6月,孫正義在軟銀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人工智能(AI)正在帶來爆炸性的變化,該公司將很快發起攻勢,結束創投領域一年多來相對休眠的狀態。
ARM 在投資者路演時就明確表示,目前 ARM 在云端運算市場的市占率僅有 10%,但在人工智慧浪潮的帶動下將以 17%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AI 芯片是 ARM 下一階段的戰略重點,接下來設計的每個處理器都將加速其所支持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
此前8月,ARM招股書向公眾發布。在招股書中,ARM提及47次“計算(computing)”和45次“人工智能(AI)”,開始了對下一代芯片科技的逐浪。
為了發行IPO,ARM 強調了它對下一個科技時代的前瞻性,即人工智能。“CPU在AI系統中十分關鍵,因其或全權負責AI工作負荷,或與GPU(圖形處理器)、NPU(神經處理器)搭配運行AI。”招股書中寫道。
招股書中 ARM 提到,如AI、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所需的算法模型,可能并不適合通用CPU,如 ARM 涉及的處理器產品。因此可能會影響到旗下產品在芯片中的重要程度,這將考驗 ARM 對新技術、相關可兼容技術的研發進展。
ARM宣稱,預計他們在2025年的“總潛在市場”將達到2466億美元。在2022年,潛在市場中48.9%的價值由基于ARM的芯片設計所創造,而ARM則向芯片設計商收取1.7%的授權費用。“芯片設計的成本及復雜度還將上升,我們的貢獻度將繼續提高。”
不過 ARM 在人工智能市場進展并不順。該公司坦言,自家 CPU 架構并不適合最新的人工智能算法。ARM 芯片設計優先考慮處理速度和能耗,而不是原始處理能力。正是 ARM 對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效率的關注,才使得公司在移動芯片市場迅速占據了主導地位。在本次 IPO 中,ARM 試圖讓投資者接受自己正受益于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ARM CEO哈斯(Rene Haas)稱,ARM 已經增強對 CPU 架構的軟件支持廣度,可使基于 ARM 架構的人工智能在更多設備上運行。
與英偉達的合作是 ARM 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大亮點,今年8月,英偉達發布下一代 DGX GH200 Grace Hopper 超級芯片,專為 OpenAI 的 ChatGPT 等大內存生成性人工智能模型設計。據悉,GH200比該公司的H100數據中心系統容納了更多的內存和更大的帶寬。GH200采用了英偉達的Hopper GPU架構,并將其與 ARM 的CPU架構結合起來。這使得 ARM CPU在高性能人工智能市場有一席之地。
▲2021財年~2023財年Arm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收入分布變化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7-10061-0.html4700億芯片巨無霸上市!今年最大IPO誕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4500億芯片巨無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