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消息,蟬常俗稱知了,是大眾最為熟悉的昆蟲之一,夏天在樹林中經常可以聽到它們在大聲“歌唱”。
不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文稱,研究表明,在約1億年前,早期的蟬還不會高聲大叫。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與多國學者合作,近期對約2.3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蟬總科昆蟲的早期演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
緬甸克欽琥珀中蟬總科成蟲、若蟲和蟬蛻化石
研究人員運用光學顯微鏡、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技術等,對蟬總科昆蟲的早期演化歷史、行為、形態演化規律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南古所博士姜慧介紹,現生蟬科昆蟲最大能發出近120分貝的響亮聲音。通常,雄性鳴蟬利用發達的鼓膜肌牽引鼓膜致使其來回彎曲產生聲音,腹部作為共振腔進一步放大這些聲音。
此次研究卻發現,早期的蟬總科昆蟲雖然普遍具有鼓膜,但大多沒有發現其他復雜的發聲和聽覺結構。
這意味著它們無法發出響亮的聲音,更可能僅通過樹干等固體物質傳遞身體振動的信號。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5-60910-0.html研究發現:1億年前的知了不會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