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現在除了每天給大家寫公眾號之外,偶爾還在 B 站上面給大家做點兒視頻。
做視頻嘛,大家都懂,得用好一點兒的電腦去剪片子,配置差一些的容易卡——所以我們后期組的兄弟每隔半年一年就會給差評君提一個電腦更新換代的申請單。
但是今年他們申請換電腦之后,買來的電腦出問題了!
當他們找到我讓我過去看看的時候,我還在想:
臺式機嘛,能有什么問題?
你們買的不還是臺拯救者品牌機嗎,出了問題找售后唄。。。多大點兒事!
結果我把機箱蓋子打開一看:
啊???
這問題,售后還真是解決不了。。。
第一眼,我感覺這個散熱器長得有點兒怪——品牌機嘛,定制點兒長相奇怪的散熱器也合理。
但是當我第二眼看到內存條的時候——不是,哥們兒。。。
筆記本的內存條怎么跑臺式機里去了?!
好在,編輯部里還是專門有人一直在關注臺式機的,很快他就跟我說,這個是聯想今年刃 7000K 整的一個活,把筆記本處理器給用在了臺式機里面。。。
是的,真的就是字面意思——給臺式機用筆記本電腦處理器。
上面這個模式大家可能有點兒陌生,但我用下面這個圖給大家解釋一下,你們肯定就明白了。
u1s1 ,翻開這臺電腦在電商的詳情頁面,假如你是個鉆研數碼的老司機的話,那么當看到 “ 14900HX ” ,以及 “ 超桌面性能 ” 的時候,應該就能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了。
可惜我們后期組小伙伴對行業的敏感度還不夠高,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都被漏過去了。
于是,本著 “ 買都買了 ” 的精神,這個電腦就落到我手上了。。。
相信大家也會很好奇,這臺 “ 筆記本臺式機 ” 跟真正的臺式機相比,都有什么不一樣。
當然,由于我們趕時間把這玩意兒退貨換個真正的桌面端處理器主機,所以這期測評會有點兒水,大伙還多多擔待。
先來看看外觀,這部分反而沒啥好說的,就是一個普通的拯救者機箱,上面有聯想和拯救者的 LOGO ,還有一個英特爾的標識。
頂部也是常見不過的電源鍵、耳機插口和 USB 接口。
機箱背部我也不多啰嗦了,一大坨 USB 接口、 HDMI 和 DP 接口等等。
背面的接口也和以往的品牌機差不多。
話說,我感覺今年臺式電腦的主板接口縮水有點兒嚴重 —— 放在往年,幾百塊錢的主板也能搭配個 2.5Gbps 速率的有線網口,也會給上雷電 3 、 USB4 的 USB-C 接口,音頻部分還會預留出同軸和光纖 SPDIF 的數字傳輸接口。
但是今年我翻了一圈,基本得在 2000 塊錢往上的主板上,才能看到這些配置了。。。
某 2299 元主板的接口介紹圖
說回正題 ~ 要是你買的是這種組裝好的臺式機,直接把顯示器和鍵鼠啥的往后面一插,直接開機就完事兒了,所以成品臺式機對于小白和懶人來說還是很友好的。
目前為止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只要拆開機箱,你們就會看到文章開頭出現的畫面了。
這個造型其實不難理解,聯想這次直接把 CPU 風扇給裝在機箱上了,一個是減輕主板負擔,一個是能讓熱風直接排到機箱外面,提高散熱效率。
該說不說,這幾根 “ 金燦燦 ” 的熱管,乍一看還是挺帶勁的。
反正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樣的設計,到時候機箱蓋子一蓋,里面啥樣你也看不見,散熱效率高就行唄,外觀設計嘛,就簡單粗暴一點咯。
顯卡也沒啥好說的了,聯想給這個筆記本主板改造了一下,增加了實體的 PCIe 擴展槽,所以能安裝臺式機版本的 RTX 4060 Ti 顯卡。
因為是 OEM 版本的顯卡,所以外觀要比大伙自己裝機時買的各種牌子的顯卡簡潔不少。
拆下來拍個顯卡正面照,來給大家端詳一波。
機箱自帶的風扇也是 RGB 的,光污染愛好者狂喜,這部分也不多聊了。
所以雖然我開頭調侃這玩意是 “ 筆記本臺式機 ” ,但是這么描述肯定不嚴謹。
很簡單一個事,假如放在筆記本里,這顆處理器的設計的峰值功耗是 130W ,但在這個 “ 臺式機 ” 里,聯想把它給提高到了 190W 。。。
外加上提供了可以直接插臺式機顯卡的 PCIe 插槽,相當于把筆記本處理器超頻成臺式機用了。
所以這樣的效果如何呢?
我們跑了一下知名跑分軟件 Cinebench R23 ,結果單核 2218 ,多核 33274 。
確實比它原本在筆記本上 3.1 萬分的成績高了一些,但是對比臺式機還是有差距——
因為真正的臺式機處理器 14900K 的單核是 2194 ,多核 41391 。
而 CPU-Z 的測試結果也差不多,單核 931 多核 14759 ,都比筆記本上的分數高一點,單核比桌面端低一點,而多核分數低了差不多 15% 。
10 分鐘烤機我們也試了一下, CPU 封裝功率 182W ,確實接近官方說的 190W 。
當然,但也還是沒法跟桌面端 200-300 W 的性能釋放去比。
我們后還趁退貨前跑了一下《 都市:天際線 》,在相同的高強度地圖情況下, i9-14900HX 只能跑到 36.9 幀,而 i9-14900K 確實會高一點,在 41 幀出頭。
幾個基本項目測下來,這臺刃 7000K 里面的 i9-14900HX 的表現,差不多可以總結成:比筆記本電腦的性能釋放確實要好一點,但是多核性能跟真正的桌面端 i9-14900K 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CPU 部分說完了,這個顯卡咱就不測了, 4060Ti 這玩意兒現在確實沒啥好講的,差友們感興趣直接網上搜測評,一抓一大把。
后,這臺奇妙電腦能聊的也就差不多了,那么用上了移動端處理器的臺式機,價格會便宜一些嗎?
嗯。。。貌似沒有。
托尼手里這個 i9-14900HX 搭配 RTX 4060Ti 的配置,在官網售價是 10499 元。
而滿血的桌面端 i7-14700K 搭配同樣的顯卡,價格只貴了 200 塊。。。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好好的臺式機,為啥非要用移動端處理器?真就為了清庫存嗎?
嗯。。。如果是以前的臺式機用移動端處理器,那么確實很像清庫存,但是這次可能確實有一個理由,讓聯想不得不這么做。。。
前段時間我們同事反映自己的電腦在玩游戲和干活的時候,軟件經常會崩潰,甚至還會藍屏。
托尼遇到這事兒肯定要幫忙,結果查了半天,發現居然是英特爾自己的鍋。。。
簡單來講,就是英特爾一開始過于自信,結果主板廠商也跟著膨脹了起來,幾乎沒怎么給新一代 i9 處理器的超頻做限制。
但是等正式銷售之后才發現,不少 i9 的芯片體質并沒有設想的那么好,運行時間一長, CPU 頂不住就干燒了。。。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手動降頻或者等主板廠商更新收緊了超頻策略的 BIOS 固件。。。
這個事前一陣在裝機圈里還鬧了一點兒風波,被大家稱為 “ i9 縮缸事件 ” 。
目前大部分主板廠商都已經推送了 “ 縮缸 BIOS” 更新, i9 集體藍屏的問題也基本上得到解決了,事情已經算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在聯想推出這臺 “ 筆記本臺式機 ” 的五月份,整件事還并沒有徹底調查清楚。
所以我估計兩個月前的聯想產品經理是這么想的——
“ 桌面端的 i9 貌似有坑,但我新品又不能不上。。。 ”
“ 反正筆記本處理器這兩年也挺牛批了,不如第一批貨就先拿筆記本處理器頂一下吧! ”
有點離譜,但是吧。。。也合理。
如果你讓我選的話,反正我會選那個用了 i7 桌面端處理器的版本,至少在 Cinebench R23 上面,他們的分數是比較接近的,而且現在應該是也不會藍屏死機了。
但落實到實際日常使用環節,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是一個臭打游戲的,除非你對參數和游戲畫面細節特別敏感,那么無論是桌面端的 14 代 i7 還是移動端的 14 代 i9 ,都完全能夠滿足你的需求了。
真正成為你游戲體驗瓶頸的,其實是顯卡。。。
撰文:百威
編輯:米羅
美編:萱萱
來源:
聯想
嗶哩嗶哩 - 當你掙錢后一口氣花兩萬組裝了一臺電腦
巴哈姆特 - 【情報】I9-14900K 終於穩定了代價是損失10%效能
快科技 - 13/14代酷睿i9頻繁崩潰、藍屏!降頻之后居然就好了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4-98739-0.html買了個一萬塊的臺式機 結果放了個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