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除了規避美中沖突的地緣政治風險外,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更有如催化劑,企業加速分散風險的策略性布局,將過度集中于國內的產能及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國家。
近年相當受關注的,乃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蘋果(Apple)大力投資下,智能手機供應鏈大批轉向印度。
事實上,三星已于2018年在北印度啟用其全球最大手機廠,因此先前疫情引發國內斷鏈效應,三星并未受到太多影響;然而,較晚揮軍印度的蘋果供應鏈,也因為這兩年在國內的代工廠受到疫情與供應鏈失常影響產能,決心加速擴大其在印度的產能。
國際大廠為何愿意買單「印度制造」?
Counterpoint Research此前預估,國內于2021年占全球手機生產的67%,而印度及越南分占另外的16%及10%。然印度到2025年時,將占全球iPhone產能的25%;DIGITIMES Research則分析2027年印度將占全球iPhone產能的45~50%,屆時與國內生產占比不相上下。
手機品牌業者之所以青睞印度,人口紅利向來是投資印度的主要考量。突破14億人口的印度,已在2023年正式超越國內,成為全球第一。
業界分析,除了龐大印度內需市場是關鍵之一,其次則是關稅優惠。外資若在印度制造、組裝,可有效避免 10~12%的關稅,而關稅優惠對于高單價產品來說影響不小,在這其中又以手機廠商最為積極,并促使其不得不加大當地投資,并催促代工伙伴前進印度設廠。
目前蘋果位于印度的供應商,逾半聚集南印度各邦,包括臺灣的富士康與和碩落腳泰米爾納德(Tamil Nadu)。北方邦大諾伊達(Greater Noida,位于新德里東南方)的主要投資者則是來自國內的OPPO、vivo,另外三星電子以及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也在此設有三星全球最大手機產線。
兩大代工廠 富士康、和碩各有盤算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在降低國內制造比例之前提下,生產據點不管是「國內+1」或是「國內+N」都是勢在必行,而印度就成了國內以外重要的生產據點。
因此身為蘋果iPhone前兩大代工制造廠富士康與和碩的產能布局,就格外受人注目。雖然兩者皆有在印度與越南布局,但各有盤算。
與其他業者相較,富士康在手機組裝方面的非國內大陸產線布局確實比其他業者更早就展開。不論是在越南或印度,在手機類產品的生產上,富士康都已經有完備的產線。
越南目前是富士康集團在國內以外,生產規模最大的廠區據點所在地,先前在2016年時,透過富智康承接微軟旗下諾基亞(Nokia)品牌功能機業務,并接收其在越南的生產基地,后續透過該基地,也將生產業務延伸至智能手機的生產,不過主要是以Android系統的非蘋產品為主。
近年集團則是依據客戶的需求,在越南擴大布局,不僅是富士康,包括富智康、鴻騰等旗下業者,也都先后對越南擴大投資,除了要拓展富士康在越南與電動車產業相關的市場發展外,另一目的則是協助各家品牌客戶在越南從事智能手機產品的生產。除了組裝之外,手機關鍵零組件也會是富士康集團優先在越南布局的項目之一。
至于印度部分,富士康印度廠區原本就有智能手機生產的產線,不過,受到這一波國內+1產線重新布局風潮,以及蘋果對印度市場今后成長潛力的高度重視,富士康集團近期在印度也有多擴產與投資計劃。
除了2023年5月鴻騰在泰倫加納省(Telangana)動土,并預計在2024年底投入量產的新廠,業內人士認為是將投入生產AirPods產品外。富士康日前向APPLE OPERATIONS LIMITED取得一批機器設備,業內人士也認為是將投入印度進行新款智能手機之用。
畢竟,目前蘋果對于印度市場寄予高度期望,希望能復制當年國內模式,再度為成長注入新的動能。不過,考量到目前印度整體的消費情況,暫時會先以基本款產品為主;至于高端產品也將會有部分在印度進行組裝生產,不僅提供當地市場需求,也可借此增加全球供應鏈的彈性。
和碩近年持續擴展非國內大陸地區產能,除了臺灣之外,墨西哥、印度、越南及印尼等4個生產據點,現已部署超過2萬人。對于產能布局策略,和碩總經理暨共同CEO鄭光志強調,「主要看客戶需要怎樣的服務,和碩就在哪個區域提供服務」。
針對南向布局攤開進程,和碩于2018年到印尼設廠,并于2020年啟用;2021年則是前進越南,而印度、墨西哥則在2022年啟用。其中印度、越南兩地都是和碩近兩年著重布局的區域。印度廠目前主要服務蘋果,代工iPhone,而越南廠主攻消費性電子產品,生產微軟Surface系列部分產品以及Google智能音箱等代工業務。
和碩先是投資40億設廠印度清奈,其于2022年9月投產,其當時稱,印度廠進度比預期快,成熟度也比原先想得好。
然而,時隔不過半年,據外媒報導,2023年3月也傳出和碩正商談同樣在清奈附近開設第二座工廠組裝最新款iPhone,消息人士指出,新工廠將投資1.5億美元,規模比第一座工廠小。不過對于設廠消息沸沸揚揚,和碩表示不對單一客戶與產品進行評論。
針對是否要進一步擴大在印度的投資,和碩副董事長程建中先前就曾強調,雖然印度廠投產進度比預期快,但投資要一步一步來,得先把基礎站穩。
市場分析,和碩印度廠目前主要服務蘋果,而和碩通常是拿到蘋果的入門款手機訂單,印度廠則是先生產iPhone 12,后續再逐步組裝iPhone 13等產品,而和碩目前則占有蘋果在印度生產iPhone手機的10%。
童子賢表示,印度制造議題未來幾年都不會停止,相比于臺商前往國內制造,印度制造會遭遇的挑戰則包括文化、法令以及語言差異,且初期都是從國內大陸運包材及零組件到當地組裝,周邊供應鏈若無法配套建置,會是挑戰所在。
手機供應鏈的南向發展,由于目前手機組裝的毛利率偏低,特別是針對蘋果手機的部分,由于前期需要投入的資源太大,相較之下不容易凸顯獲利成績,因此臺灣相關業者近年透過客戶的協助,已陸續將產線轉售給國內或其他地區有興趣的業者接手,并慢慢淡出市場。
因此,在南向發展方面,目前不僅是有臺灣業者積極推動,國內業者其實也虎視眈眈地希望能跨出國內。只是在目前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的環境下,國內業者想進入印度,相對的門檻較高,也因此將會有利于像富士康這樣的一線代工廠在相關市場中的布局發展。
責任編輯:張興民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7559-0.html人口紅利難抗拒 手機供應鏈揮軍印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