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家本土汽車品牌中報出爐:內卷加劇業績分化,出口成新增長點;2.【個股價值觀】四維圖新:智芯業務成業績引擎,高研發提升內在價值;4.通富微電上半年營收99.08億元,預計封測市場明年全面反彈;5.優化產品成本結構,寒武紀毛利率同比提升15.93個百分點;6.海外芯片股一周動態:英偉達、Marvell、ADI發布財報 ASML向中國臺灣增資1.4億歐元獲批
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1.33家本土汽車品牌中報出爐:內卷加劇業績分化,出口成新增長點集微網消息,8月31日,國內33家主流汽車品牌上市公司均已披露年中業績報告,其中22家實現盈利,11家虧損。總體來看,33家汽車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收12464.2億元,同比增長14%左右;合計盈利144.67億元,同比增長76.21%。從披露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品牌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戰和輿論戰時有發生,這也加劇了本土汽車品牌的業績分化。與此同時,受今年海運費用下調,疊加原材料價格下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部分汽車品牌出口業務取得不錯進展,推動盈利能力提升。展望2023年下半年,主機廠的競爭格局變化或將加速業績分化。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作為車市亮點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延續良好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28.3%。 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大好勢頭下,大部分汽車廠商從中受益,有22家廠商實現盈利,占比2/3。上半年盈利增幅較大的幾家公司分別是比亞迪、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理想汽車、廣汽集團等,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9.54億元、76.53億元、70.85億元、32.23億元、29.66億元。在營收增速方面,理想汽車領跑“增幅榜”,上半年營收為474.4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營收,營收增長率高達159.31%。今年以來,在理想L7、理想L8、理想L9的共同加持下,理想汽車的月度銷量走高。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交付量達到139117輛,同比增長130.3%。其中,第二季度交付新車86533輛,同比增長201.6%。相比之下,另兩家造車新勢力有被“內卷”到。由于汽車交付量減少及新能源汽車補貼終止,小鵬汽車上半年營收為91億元,營收同比下滑38.9%,倒數第二;歸母凈利潤-51.42億元,同比下滑16.81%。蔚來歸母凈利潤為-109.25億元,同比下滑139.07%。在凈利潤增速方面,理想汽車表現同樣出色,以612.51%的增速位居第二。理想汽車凈利潤32.4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6.52億元。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已抹平2020年、2021年與2022年凈虧損總和。同樣受益于汽車產業高景氣度的還有宇通客車、理想汽車、比亞迪、福田汽車、一汽解放、中通客車、江淮汽車、金龍汽車、五菱汽車等公司,凈利潤最低增幅都超過1倍。在凈利潤表現上,比亞迪領跑國內車企。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歸母凈利潤突破100億元,為109.54億元,同比增長204.68%。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進一步擴大至33.5%,較2022年增長6.5個百分點,持續鞏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地位,同時蟬聯全球銷量第一寶座。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國內整個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直接推動了汽車廠商的業績增長。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動下,汽車廠商的業績預期將持續看好。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智能化的競爭加速,汽車廠商也將面臨更大的市場需求和更高的技術要求。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迅速,上半年汽車出口突破200萬輛,出口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穩定在50%以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總量達到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到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整車出口金額464.2億美元(大約3338.4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長1.1倍。出口數據的增長,無疑為我國汽車行業帶來了一股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此背景下,出口業務已經成為了多家公司業績的新增長點。從品牌來看,中國出口量排名前十的汽車品牌分別是上汽集團、奇瑞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東風汽車、比亞迪汽車、北京汽車。其中九家企業實現了增長,僅東風汽車一家出口量出現了下降。基本型乘用車出口量最多的制造商是上汽集團,上汽集團上半年海外銷量53.3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四成,排名第一。上汽集團目前已經形成了歐洲、澳新、美洲、中東、東盟、南亞六個重要的區域市場,當中,歐洲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奇瑞集團今年上半年海外銷量達39.8萬輛,排名第二。奇瑞已經深耕海外市場超過二十余年。在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家建立了10個海外生產基地,同時在歐洲、中東和南美洲還成立了三個研發中心,負責車型的本地化開發工作。長安排名第三,上半年海外銷量為17.7萬輛。2023年長安汽車出口的目標市場主要是墨西哥。此外,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也躋身銷量前五,今年1-6月海外銷量分別為123930輛、118558輛。比亞迪2023年上半年出口了8萬輛以上國產汽車,除了俄羅斯市場,比亞迪在東南亞也越來越有存在感。出口業務的增長,無疑為我國汽車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汽車行業的出口業務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1、杰發科技脫身于聯發科汽車電子事業部并于2017年并表四維圖新,公司在車規SoC芯片、車規MCU芯片、胎壓監測傳感器(TPMS)芯片、功率放大器芯片均有不同程度的布局,SoC產品完成五次迭代,MCU產片完成四次迭代,TPMS芯片正進入到前裝市場。2、杰發科技近幾年芯片業務營收波動比較大,但是在2022年實現了較大的增長,SoC和MCU產品進入到放量階段,營收回到前期新高,預期未來會成為四維圖新營收主要增長引擎。3、四維圖新毛利率連續7年下滑,智云業務的毛利率下滑最為嚴重,智芯業務毛利率水平穩定并有進一步的提升。在保持高毛利率經營水平情況下,公司的利潤率表現較差則主要受連續多年研發費率超50%的影響,隨著布局產品進入收獲期,預期公司凈利潤會有正向表現。集微網消息,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四維圖新,股票代碼:002405)前身為中國四維下屬導航部,中國四維由國家測繪局于1992年創建,隸屬于國資委直屬的航天科技集團,目前公司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地圖廠商。然而表面看起來四維圖新只是個比較出名的圖商,其實四維圖新遠不止圖商那么簡單。當前四維圖新已初步完成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戰略轉型,并向城市智能化成功拓展。2017年,四維圖新發布“智能汽車大腦”戰略,收購國內汽車電子芯片龍頭杰發科技布局車載芯片,圍繞汽車“智能化”主賽道,以地圖數據、導航產品為基,以智能駕駛、人車交互為主要應用場景,形成了智云、智芯、智駕、智艙等新型業務體系。而杰發科技承擔著公司智芯、智艙版塊的主要開發能力,在座艙芯片和車規級MCU領域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體系。作為國內最早且一直專注于汽車電子芯片及相關產品研發設計的杰發科技,成立于2013年,前身為聯發科汽車電子事業部,其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在國內后裝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在前裝市場被部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OEM認可及采用。到2017年被四維圖新收購,13年間杰發科技一直聚焦于汽車車規級芯片這一條主干道上,來自聯發科的骨干人員和研發團隊依然是公司研發的支柱性力量,具備豐富的車規級芯片研發經驗。當前杰發科技共有四大產品線,包括現在比較受關注的SoC芯片(包括座艙類SoC,車聯網SoC, IVI SoC等)、MCU芯片,還有胎壓監測傳感器專用芯片以及功率放大器芯片。目前杰發科技旗下所有產品線均通過了車規認證,每條產品線至少完成了兩代以上量產迭代。從2014年搭載安卓系統的車載信息娛樂芯片AC8225量產至今,杰發科技SoC芯片已歷經五代。在MCU芯片領域,2018年杰發科技首顆32位車規級MCU芯片實現量產;2022年首顆滿足功能安全ASIL-B的車規級MCU芯片AC7840x發布,目前杰發科技累計出貨量突破2.5億顆,全球有超過8000萬輛車在使用杰發科技的芯片。2021年2月四維圖新完成40億元定增。本次非公開發行3.2億股股票于2021年2月完成,募集資金總額40億元,發行對象包括外資投資巨頭、國內整車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平臺等16家機構和個人,計劃投資于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研發項目、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自動駕駛專屬云平臺項目,擬投資總額分別為16.40 億元、10.91 億元、7.35 億 元,芯片業務無疑再次成為四維圖新布局的重點領域。杰發科技的SoC芯片從2013年至今已經歷5次迭代升級,從覆蓋前后裝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SoC、車聯網SoC到2021年量產首顆智能座艙芯片,2022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中高階智能座艙芯片AC8025,形成了覆蓋入門級、中階和中高階的SoC芯片產品矩陣。目前,杰發科技開發的芯片產品覆蓋國內外主流整車廠與一級供應商。Tier1 客戶包括霍尼韋爾、寧德時代、聯合電子等,終端客戶包括廣汽、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吉利、寶馬、沃爾沃等。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SoC領域,杰發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車載導航芯片的設計,憑借第一代產品MT系列和第二代AC系列,占據后裝市場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AC8227L已經成為汽車后市場車機主控SoC芯片首選產品。在前裝領域,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客戶資源,并已取得不錯的市場業績,目前已覆蓋國內自主品牌車廠,在合資品牌車廠方面,通過與世界級汽車零部件廠商Alpine、Visteon、Delphi等的合作,也已進入本田、日產、通用等品牌。此外,杰發科技2021年首度量產的AC8015芯片定位于國內入門級智能座艙市場,推出AC8015I/H/M/A四個產品系列,支持一芯多屏、導航、娛樂、AVM環視等功能,上車鄭州日產、廣汽集團等品牌的不同車型號。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座艙域控芯片AC8025采用高性能CPU組合,支持7屏顯示,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可迭代性,雖然AC8025性能不如高通驍龍8155系列,但高于驍龍6155芯片,是當前集成度最高的中高階國產智能座艙域芯片,此套芯片還可搭配杰發科技新一代功能安全MCU芯片AC7840x,為客戶提供Turn-key智能座艙解決方案。2022年,杰發科技SoC出貨量達到了700多萬顆,在后裝市場保持第一名,AC8015前裝市場持續加大出貨,開拓了輕座艙、單液晶儀表、AR-HUD、CMS、后排娛樂屏等新市場。下一步杰發科技會把AC8025做成家族芯片,一方面往更高端的8025P上迭代,另一方面在低端的8025E完成覆蓋,公司管理層曾表示,AC8025芯片未來的出貨量有望達到AC8015的10倍以上。除了持續推進SoC芯片在前裝市場的拓展和上量,杰發科技另外開辟了三條全新產品線:車身控制單元MCU、音頻功率放大器AMP和胎壓監測系統TPMS。這三類芯片目前市場主要被國外半導體大廠如飛思卡爾、瑞薩、英飛凌等壟斷,國內少有企業涉足,但需求量巨大:一輛汽車上平均需要安裝約70個MCU,而TPMS已被多個國家強制安裝,在國內于2019年開始強制安裝。2022年,杰發科技的MCU出貨量近1500萬顆,累計出貨量超過3000萬顆,產品通過霍尼韋爾等Tier1及本土Tier 1廠商,MCU產品在多家汽車品牌中實現量產,廣泛應用在智能車身控制、底盤控制、智能座艙控制等領域。MCU目前是杰發科技的主力產品,分為高、中、低三種配置。2018年杰發科技推出AC781x車規級MCU,是國內自主研發首顆達成量產的車規級32位MCU芯片,打破了國際壟斷,781x已經是市面上兩款量產千萬級別以上的MCU,中端的784x在今年2月份實現了量產,明年會有高端的MCU787x發布,并配備電源類芯片,形成整體解決方案進行售賣。于2020年推出AC7801x系列,與AC781x系列相比,功能更為細分,成本更低,后又陸續迭代至AC7802x、AC7840x,應用于ABS(防抱死剎車系統)、車燈控制器、電動腰托、射頻接收端、升窗器等車身控制單元。杰發科技的另一產品方向則是胎壓監測芯片。2019年,工信部出臺政策,要求從2020年起,所有乘用車開始強制安裝胎壓監測系統,即TPMS,而當時英飛凌一家就占了前裝市場的90%,杰發科技的TPMS芯片一直用于后裝市場。隨著英飛凌退出胎壓監測芯片市場,首批強制上車的胎壓傳感器進入更換期,杰發進軍到前裝市場。杰發科技當前的第二代全集成胎壓監測芯片AC5121已經應用在了多款車型當中,TPMS芯片客戶群持續拓展,產能也在爬坡,中國汽車市場每年2500萬左右的新車銷售量,讓此塊業務充滿了市場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杰發科技有一個較為獨特的優勢。在四維圖新集團內,杰發的產品可以參與到集團體系的閉環當中,得到充分驗證,打開其它競爭對手難以進入的市場。豐富完善的生態系統,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易用性,可以針對一些典型應用場景,打造更為多元的汽車芯片方案,行為多樣化的產品形態。2021年四維圖新的高精地圖、數據云、智能座艙和芯片等業務都進入了放量增長階段,驅動業績快速增長。2022年營收達到了33.47億元,創下了公司的營收新高。其中智云業務占比接近60%,營收規模為20.6億元,同比增長了3.14%,數據合規服務項目和地圖數據運營服務近幾年持續規模增長;杰發科技主導的智芯業務2022年營收增速明顯,同比增長42.68至5.02億元,SoC和MCU產品的較大出貨量貢獻了營收增幅,預期未來也將持續成為公司的增長引擎。2023年上半年,四維圖新的營業收入為15億元,四類業務漲跌不一。其中智云業務收入仍然保持了3.63%的增長至8.78億元;智艙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17.9%到2.42億元,杰發的智芯業務收入增幅放緩,同比增長了4.94%至2.23億元;智駕業務迎來了產品落地和項目量產,實現收入1.44億元。但就杰發科技的營收體量來看,公司芯片業務收入非常不穩定。2017年,四維圖新并表杰發科技,當年杰發科技實現營收5.17億元,2018年完成了進一步的增長;但是2019年芯片業務收入整體陷入了大幅下滑,而當期全球汽車的銷量也下滑嚴重,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的主力產品IVI芯片受到較大沖擊,且多產品處于研發初期,沒有貢獻實質的營收;2021年,汽車進入智能化、電氣化新時代,銷量回暖疊加缺芯環境,公司拿到了臺積電、聯電等晶圓廠商的部分產能,業務恢復增長,但其實當期的營收水平仍然較為一般,僅增長了15.72%至3.52億元;2022年MCU、SoC芯片放量,收入恢復至前高水平。從杰發科技過往幾年收入的波動性來看,公司的基礎產品IVI芯片業務并不具備周期抗性,市場呈現充分競爭環境,近幾年沉淀開發的新品,目前在快速上量,預期未來會進一步貢獻業績。智云業務毛利率持續大幅下滑,芯片業務毛利率水平穩定。近年來,營收占比較高的智云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僅從20年的82.64%就下降到22年60.65%,主要原因是高毛利導航業務占比在逐年下降,并且高精地圖的制作和更新研發成本較高;智艙業務的持續擴張和終端設備成本的攀升導致毛利率在15.77%左右;智駕業務處于業務開展初期,硬件投入成本較高,毛利受元器件的價格波動影響較高;智芯業務毛利率水平則相對比較穩定維持在50%以上,在2022年進一步回升至53.77%。在”一高三低”的業務經營下,綜合毛利率自杰發科技并表開始,從高達75.38%的水平一路下滑至45.62%。而杰發科技早期產品的超高毛利率水平卻沒有帶來較為豐厚的利潤回報表現,高額的研發費用是主要原因。在各項費率方面,管理費用率從2018年的22.41%降至2022年的12.70%;2022年的銷售費用率為5.89%;但是公司的高精地圖、自動駕駛、汽車電子芯片等賽道卻需要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帶來技術保障和產品競爭力,在2018-2022年間,費用率超過50%,其中2022年研發支出共16.52億元,研發團隊總人數也占全體員工的70%。而長期的高研發投入或許正進入到收獲期,近期先后獲得寶馬、沃爾沃、福特、戴姆勒、霍尼韋爾、小馬智行等多家知名OEM和系統商的訂單、定點。隨著相關訂單量產形成收入,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未來的研發投入仍將進一步聚焦自動駕駛、汽車電子芯片等領域。總結來看,當前,汽車市場上較為火熱的芯片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控制指令運算為主,算力較弱的功能芯片MCU;另一類則是以智能運算為主,算力更強,負責自動駕駛功能的SoC芯片。而杰發科技在這兩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布局。去年車企雖然經歷疫情的恐慌,但整車的出貨量卻在持續增長,在芯片采用方面,廠商都在比拼算力,智駕芯片是英偉達的Orin兩片起步,智艙芯片也多是采用高通的8155。但是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在整體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整體車市表現不佳,車廠開始降本增效,而杰發具備一定算力、性價比高的國產SoC受到了關注,量也開始慢慢起來。未來,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在汽車產業的深度滲透,我國對汽車芯片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中國現在做車載芯片有幾百家,所以發展的過程一定是從大魚吃小魚,再合并、再兼并的過程。行業內部的競爭與淘汰正愈演愈烈,車規級芯片公司也到了比拼技術實力和商業化實力的階段。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陷入低迷,終端市場需求疲軟,下游需求低于預期,導致封測環節業務承壓,通富微電傳統業務遭遇較大挑戰。面對困難,通富微電進一步優化傳統封測市場和產品策略。一是緊跟手機等消費類市場變化,積極調整市場策略,穩定并提升了市場占有率;二是抓住5G高端手機對RFFEM等產品需求增長的機遇,借助成熟的系統級(SiP)封裝技術和高性能的引線互聯封裝技術等,快速實現射頻模組、通訊SOC芯片等產品大批量國產化生產,增加營收的同時也獲得了來自MTK、紫光展銳、卓勝微等重要頭部企業的高度認可。通富微電表示,目前,隨著下游客戶端庫存水位的逐步下降,半導體行業下行周期已經觸底,市場顯示出回暖跡象。從通富微電營業收入數據來看,2023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52.66億元,環比增長13.45%,同比增長3.97%,體現出業務復蘇向好趨勢,業內普遍預計封測市場在2024年將迎來全面反彈。通富微電稱,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深耕20余年,與國際一流汽車半導體廠商深度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相關經驗,在汽車電子領域的份額占比保持領先,并逐年提升。通富微電以汽車電子新專線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大工程資源投入,優化產線管理體系,與國內外汽車電子客戶共同成長。同時,通富微電將面向高端處理器等產品領域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大力投資2.5D/3D等先進封裝研發,積極拉通Chiplet市場化應用,提前布局更高品質、更高性能、更先進的封裝平臺,拓展先進封裝產業版圖,為新一輪的需求及業務增長夯實基礎,帶動通富微電在先進封裝產品領域的業績成長。在研發方面,2023年上半年,圍繞新技術研發、現有技術再升級等方面,通富微電持續開展以超大尺寸FO及2.5D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截至目前,大尺寸FO及2.5D產品開發順利推進,已進入產品考核階段;3D低成本技術方案穩步推進,完成工程驗證;面向8K高清顯示的雙面散熱COF產品完成開發,進入批量量產階段;持續推進5nm、4nm、3nm新品研發,憑借FCBGA、Chiplet等先進封裝技術優勢,不斷強化與客戶的深度合作,滿足客戶AI算力等方面的需求。上半年,通富微電完成業界領先的高集成、雙面塑封SIP模組的技術開發,高階手機射頻前端模組PAMiD和L-PAMiD等多款產品以及高端可穿戴產品雙面模組已進入大批量量產階段;FC技術開發方面,通富微電已具備超大尺寸芯片封裝能力,初步完成先進TIM(石墨烯等)材料開發;完成Cu底板塑封大功率模塊的技術開發,實現了大功率模塊的產品升級,在功率密度、散熱及功耗等性能改善方面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現已進入大批量量產階段;為行業頭部企業開發的車載MCU也已通過考核并進入量產階段。集微網消息 上周,英偉達、Marvell、ADI等發布財報。ASML向中國臺灣增資1.4億歐元獲批;AMD宣布收購人工智能軟件公司Mipsology;新思科技宣布完成對德國軟件公司PikeTec GmbH的收購;豐田汽車日本14家整車廠全部停工;俄羅斯芯片制造商貝加爾電子將被拍賣,價值500萬美元。1.英偉達Q2營收翻番,創歷史新高 135 億美元——8月23日,英偉達公布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101%,世界各地的公司競相打造下一代人工智能驅動的產品,推動了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2.企業市場需求疲軟 Marvell第二季營收同比下降12%——芯片制造商Marvell公布第二季營收下滑,因企業市場疲弱以及經濟不確定性削弱對其芯片和網絡硬件的需求。據悉,Marvell第二季度營收13.41億美元,同比下降12%,比公司在2023年5月25日提供的指導中值高出1100萬美元。3.ADI:第三季度收入下滑1%至30.8億美元,努力管理供應過剩——ADI第三季度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至30.8億美元,第三季度營收和利潤均未達到預期。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嚴峻,消費者需求疲軟,半導體行業一直面臨庫存過剩問題。4.前7個月臺積電實現營收80.37億元,同比增長57.1%——1—7月,南京浦口區納入市集成電路產業鏈庫企業61家,實現營業收入104.89億元,同比增長36.9%,營業收入規模保持全市第一。其中龍頭企業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37億元,同比增長57.1%;華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13%。1.ASML向中國臺灣增資1.4億歐元獲批,從事晶圓測量設備等代工生產——8月29日,中國臺灣經濟部門通過了ASML增資1.4歐元(約合56.4億元新臺幣)的計劃,資金將用于晶圓測量設備等產品的代工生產,ASML同時會提供相關技術支持以及培訓服務。2.私募股權公司Veritas Capital對黑莓提出收購要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黑莓開始進行戰略評估幾個月后,私募股權公司Veritas Capital已提出收購要約。受此消息影響,黑莓在美國上市的股票早些時候上漲了約17%,使該公司的市值達到31億美元。3.AMD宣布收購人工智能軟件公司Mipsology——AMD于8月24日宣布收購人工智能(AI)軟件公司Mipsology。據悉,Mipsology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法國帕萊索,是AMD的長期合作伙伴,此前一直為AMD開發AI推理與優化解決方案和工具。4.新思科技斥資超2億美元收購德國軟件公司PikeTec——據彭博社消息,新思科技宣布已完成對德國軟件公司PikeTec GmbH的收購,其估值超2億美元,以加強其自動駕駛領域的能力。1.俄羅斯芯片制造商貝加爾電子將被拍賣,價值500萬美元——俄羅斯芯片制造商Baikal Electronics(貝加爾電子)的母公司T-Platforms已宣布破產,并正在拍賣其資產,包括與貝加爾電子相關的知識產權等,總價值估計為4.84億盧布(500萬美元)。2.英特爾多款處理器進展曝光 臺積電獲大單——據臺媒工商時報報道,英特爾數據中心第5代Intel Xeon處理器(代號Emerald Rapids)已送樣給客戶測試,將在第四季度推出,此外,從去年下半年延后到今年下半年的Meteor Lake系列處理器,預計也將在年底推出。3.豐田汽車日本14家整車廠全部停工,何時恢復無法確定——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當地時間8月29日說,由于發生計算機系統故障,豐田在日本的全部14家車輛組裝工廠停工。工廠何時恢復生產尚無法確定。停工涉及14家工廠28條生產線,豐田方面沒有說明受影響的車型。4.三星平澤園區一年增員逾5000人,仍存人才缺口——中國臺灣《電子時報》28日報道,三星電子積極擴建韓國平澤園區,負責半導體業務的員工過去1年已增加超5000名,預計未來仍有額外6000名以上的員工需求。5.T-Mobile計劃裁員5000人 總部和后勤職位受影響——據CNN 8月24日報道,T-Mobile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周內裁員500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7%。6.臺積電美國廠工人:推遲量產真正原因是管理不善——臺積電今年7月表示,因美國亞利桑那州熟練裝配工人不足,導致這一大型晶圓廠4nm量產時間延后至2025年,臺積電為多達500名中國臺灣技術人員獲得簽證,以協助現場施工和培訓。但兩名現場工人表示,管理不善和行政混亂才是美國廠推遲量產的真正原因。1.韓國政府聯合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開發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韓國政府與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韓國主要半導體巨頭在開發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方面意見一致。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8月29日宣布,與半導體公司和組織簽署協議,合作開發先進封裝技術。韓國在存儲半導體制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系統半導體領域落后于美國和中國臺灣。2.英特爾:下一代Sierra Forest數據中心芯片每瓦性能將提升1.4倍——英特爾8月28日透露,將于明年推出的下一代數據中心芯片“Sierra Forest”,運算效率將比目前產品大幅提升。在硅谷斯坦福大學舉行的半導體技術會議上,英特爾表示其Sierra Forest芯片每瓦性能是前一代的240%,也就是提升高達1.4倍。3.現代摩比斯、Autotalks合作開發基于5G的自動駕駛關鍵技術——現代摩比斯宣布與以色列通信半導體設計商Autotalks合作開發基于5G的車聯網(V2X)集成控制器。4.整合固定式光電二極管 IMEC打造先進薄膜影像傳感器——最近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宣布,在傳感領域實現了一項重大突破。通過此次創新,IMEC打破了現有的像素架構限制,并展示了整合高效量子點短波紅外線像素與平價量產的技術途徑。IMEC指出,未來將會運用多種類型的薄膜光電二極管來優化這項技術,并擴展其在硅基成像以外的傳感器應用。5.三星電子推出與寶馬MINI合作專為汽車設計的OLED——據韓媒Bizwire報道,三星電子公司的顯示器部門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8月24日推出了與寶馬MINI合作設計的新系列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該OLED專為汽車應用而設計。6.特斯拉已啟動1萬顆英偉達H100 GPU,訓練FSD自動駕駛——特斯拉的投資人、爆料者Sawyer Merritt通過X平臺(前推特)表示,特斯拉將啟動搭載1萬顆英偉達H100 GPU的超級計算機,用于訓練自家的FSD全自動駕駛系統。1.中國之外,美國限制英偉達向中東國家出口AI芯片4.美延長韓臺芯片管制豁免期政策已定 “無期限”或有可能6.美國將27個中國實體從“未經驗證”清單剔除,商務部回應
7.創10年最大跌幅!2023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將年減16%8.狠砸1億英鎊!英國首相蘇納克計劃購入數千顆AI芯片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球在看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A3l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