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表的新款手機,稱得上掀起千層浪,除了一腳踩在中美半導體的敏感地帶,其實也讓手機、未來車生態系間的各自攻防戰再度受矚目。
若從國內市場來看,手機跨足未來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華為與小米。其中,華為在汽車領域,初期以一級供應商(Tier 1)為主,或稱車廠若只想貼牌、華為可一手包辦全部的Tier 0.5。
因為華為在5G通訊、手機、半導體領域的著墨甚深,所以,國內品牌車可不是每家都買華為的單,就怕飲鴆止渴,未來失了技術主控權,反成了華為的魁儡。
即使第1季末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重申5年內不造車。但對不少車廠來說,5年后若華為自行造車,恐讓國內車市山河變色。
因此,華為在汽車領域的經營,其實一點也不輕松,初期要找到足夠的伙伴就不易,另外,近年市場多次傳出,華為打算出售其自駕車的解決方案,被認為主要就是高端自駕車落實時間長,華為得用其他方式加速變現,這也是促使其一直無法從虧損中翻身主因之一
另一個代表則是小米,該公司直接投入自主造車,打算一次打造手機、汽車雙生態系,造車已是進行式、只是仍未問世。
而兩者都可望因為手機生態系一路擴展至汽車,就是用戶在手機與智能座艙做深度的連結,最后「一網打盡」。
所以,華為鴻蒙智能座艙、ADS智駕系統,都被視為是國內汽車電子的第一梯隊,這是華為問界M7被認為比理想、比亞迪有看頭的地方。
理想L7被問界M7視為首要敵手, 其熱銷與其市場定位有很大關系,因國內車市鮮少有約人民幣30萬元的油電休旅車款,它又比燃油車有更高端的配置,因而一戰成名。
據中媒指出,近期華為手機受關注,問界M7連帶受惠,這讓L7受威脅,傳出消費者拿M7訂單、改買L7可直接享折扣優惠,否則先前L7其實不易議價。
而L7座艙搭載的是美國高通(Qualcomm)8155芯片。L7可分三款Air、Pro及Max,僅智能駕駛存在差異。Max多了顆激光雷達(LiDAR)、并配NVIDIA的Orin-X輔助駕駛芯片,算力較高。Air、Pro則為國內地平線征程5輔助駕駛芯片,不含激光雷達。
與高通搭配,最具亮點或許又以吉利的極氪001為代表,在2022年為車主免費升級至高通8155芯片。也有人認為,免費升級背后,同時彌補其原智能座艙的缺點,借此迎頭趕上第一梯隊,無論如何,在銷售上創造不錯的佳績。
其實,國內從汽車走向手機領域,就以吉利、蔚來為代表,它們希望能借由在手機上操作系統、人機界面互動等多種領域練兵,好在未來車領域發揚光大。當然,背后的意義即是不讓華為這類手機業者掌控未來。
尤其蔚來,該公司發現華為手機因中美貿易戰而停售,使其多數客戶轉用蘋果(Apple)iPhone手機,但蔚來的車與iPhone相連性并不順,蔚來擔心會被掐喉,因而自行投入造手機。
而蘋果(Apple)在造車領域一直保持低調,強烈要求伙伴保密,有些不慎曝露行蹤,外傳隨即成蘋果的拒絕往來戶,這加深Apple Car的神秘感,使市場傳聞多樣、多次傳出中止運作,但相關供應鏈業者指出,Apple Car計劃仍持續中。
至于蘋果iPhone的CarPlay連結到車的智能座艙,具取代部分座艙功能的能力,被車廠視為「木馬屠城計」,近年促使車廠紛紛加大座艙操作的自主權。
在汽車電子電氣化運作一直被視為是前鋒的Tesla,過往強調不造手機,但自從CEOMusk入主Twitter后,因違反蘋果iOS、Google的Android規則,而無法在其應用市場上架,Musk對于要不要造手機又變得語帶保留,他說,若別無選擇,只好自行開發手機。
責任編輯:陳奭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1989-0.html華為跨界激千層浪 手機、未來車生態攻防受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