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各界「吹捧」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的突破之際,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15日在2023世界計算大會上坦承,華為認為國內半導體制造技術處于「落后」以及「追趕」的狀態,還必須持續一段「相當長時間」,強調對于未來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中媒第一財經引述徐直軍的談話表示:「盡管我們生產的芯片、服務器、PC等產品,相比國外的生產有差距,但如果不去用,這個差距永遠是差距,落后永遠是落后,只有大規模去使用它,就可能拉動和推動國內整體技術的進步,然后慢慢追上去」。
相較于華為新機在國內掀起的民族主義式旋風,華為輪值董座徐直軍所代表的華為管理團隊,顯然很冷靜,腦袋也相當清楚,反映出這一波華為新機熱潮掀起的層層波浪,恐怕都在其掌握中,尤其是國內業界主其事者的「冷靜」,對比國內消費者的「熱情」,恐怕反而更棘手。
盡管徐直軍未直接點名華為與中芯國際攜手打造的麒麟處理器,與國外技術有落差,但言談中除了坦承華為技術仍不如人外,更強調也同時呼吁國內用戶應該透過大量采用,幫助國內技術追趕之路。
這一點在國內產業自主化朝向「自主可控」之路上,不僅華為此番再次強調,此前不少國內人工智能(AI)芯片業者也以此點呼吁客戶采用,在在指向一個重點:即便現階段芯片產品不如國際一線業者完美,短時間也追不上NVIDIA等競爭對手,但唯有透過實際采用的練兵過程,才有快速進步與追趕空間。
中媒國內電子報先前引述燧原科技產品市場總經理高平指出,國內的AI芯片生態比較碎片化,類型眾多但缺乏統一標準,國內客戶嘗試不同廠商的解決方案,所需付出的時間成本更大,但若能有更多客戶采用與回饋,要追上國際一線業者,仍有進步的空間。
誠然,華為在開展運算發展之路上,也是以「自主可控」為原則,徐直軍此番表示,目前國內通用運算產業有3個生態并行:一個是源于美國技術的x86生態,一個是以開放原始碼為主的RISC-V生態,另外一個則是華為的鯤鵬+升騰的鵬騰生態,以華為根據自主AI處理器構建的運算生態系。
徐直軍表示,目前國內通用運算產業有3個生態并行:一個是源于美國技術的x86生態,一個是以開放原始碼為主的RISC-V生態,另外一個則是華為的鯤鵬+升騰的鵬騰生態,以華為根據自主AI處理器構建的運算生態系
他強調,受到半導體生產技術的影響,單顆芯片的算力也許不夠用,但是根據積體整合技術,連結多個CPU、多個AI處理器,做成叢集,然后利用云端運算服務的分散式手段,支撐國內的算力需求,這是華為主張的解決方案之一。
當國際一線大廠仰賴最先進制程與先進封裝技術,打造出符合高標準要求的超級芯片之際,國內業界思考的是如何「另辟蹊徑」,一來盡可能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主要思考以國內供應鏈支應,二來企圖以分進合擊的方式,各個突破國內產業的缺口。華為新機熱潮只是他們出招后,在國內社會浮現的表象,至于更深層的推進與進展,恐怕更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張興民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2-10395-0.html華為董座坦承芯片不如人 冷靜態度與消費者熱情大相逕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