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消息,近日,美國通訊運營商Verizon發布了《年度數據泄露報告》,該報告表示,在調查的幾萬個安全事件中,內部威脅占25%,75%是外部攻擊導致。在外部攻擊中,51% 的網絡攻擊涉及到有組織有計劃的數字犯罪集團。
在無數的數據安全問題案例中,SDK(軟件開發集成包)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移動互聯時代,技術與漏洞雙刃劍般并存的問題。SDK能夠有效縮減開發成本,為APP帶來更優體驗。
大量企業在數字化經濟轉型過程中都會對外發布SDK或集成第三方SDK。在1000余萬移動應用中,平均每個App集成的第三方SDK數量為14.6個,其中分析、廣告、社交、支付、地圖、影音等類型的SDK被集成次數排名靠前。
SDK的廣泛應用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數據安全問題頻發。暗藏后門,封裝漏洞軟件等等問題頻發,是SDK集成化、模塊化優勢外,不可忽視的另一面。據報道稱,無論國內外,SDK漏洞都成為數據安全事故頻發的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奇富科技旗下“知微實驗室”安全專家對此分析稱:通過SDK得到用戶個人數據后,不法商人便可將其分銷倒賣,轉手于各類從事惡意營銷、網絡詐騙、灰色買賣的不法分子手中。
可觀的利益,數字技術的復雜性,都助推了數據安全問題的廣泛出現。
數字社會發展數據價值越來越被廣泛知曉,數據非法交易已經發展出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條,在數據獲取、加工、販賣、流通等各環節都擁有詳細的團隊分工和各類自動化工具,規模較為龐大。部分數據黑產團隊還與境外不法分子聯合,進行遠程攻擊盜取數據,形成一條全球性的數據犯罪鏈條。
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已成為如今全球性的時代命題之一。
目前,“數據產權制度”探索,已經成為國內外學界的一個顯性話題。明確數據收集、管理、分析、利用的主體和規則,強化數據保護,使公司與市場主體權責收益對等,明確的定義將有助于系統性規則的設計。數據產權制度既是對個人數據隱私的保護,也是加強對企業收集、整理商業數據的保護,同時也為數字經濟發展建立了競爭有序的數據流通環境。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建立數據資源的確權、開放、流通以及交易的相關制度,并通過各類網絡安全治理行動,協調各方社會力量,共同打擊數據黑產。
而在行業內部,同樣需要從責任義務兩方面,同時肩負起“數據權責意識”。“由于數據流通使用涉及多環節、多合作機構,企業需要有效落實法律相關要求,在注重自身數據安全管理的同時,也要把控好第三方合作和管理,完善數據全鏈路監控和管理體系,積極與監管機構、公安等合作,打擊治理數據黑灰產。”國內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技金融公司奇富科技旗下“知微實驗室”安全專家表示。
奇富科技旗下“知微實驗室”安全專家透露,“聯邦學習法”已經得到了互聯網大型公司的實踐驗證。數據資產的積累、交換、挖掘、開發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路徑之一,“聯邦學習法”下,數據交換雙方基于共同坐標系確定數據的可用性以及對實際行為的反饋能力,同時又無需調動底層數據。保證用戶信息與隱私安全的基礎之上,讓數據發揮合理價值。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21-16353-0.html如何治理“隱私裸奔”現象?奇富安全專家:技術隔離,協同聯防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