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的熱點,蹭了也好像沒蹭。
張朝陽cos奧本海默講課的事上了熱搜,評論區一半在“夸”張朝陽的演技,一半在感嘆自己匱乏的學識。
這也許是張朝陽自直播講物理課以來生動的一次開場。不像之前的線下課總是直入主題,他先是復現了一段電影中奧本海默講課的場景,并補充了不少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的背景故事,彈幕評論,“這是奧本海默·朝陽本默”,“代入感非常強,仿佛回到20世紀的物理課堂”。
接著他話鋒一轉,“當然我們是物理課,如果講的話就一定不是隨便講一講,定性之外還要定量地講。”于是開始利用著名的“玻恩-奧本海默近似”處理氫分子離子,再用變分法求解其波函數,說明分子鍵的物理本質是電子帶來的吸引勢等等。長達兩個小時的物理課上,推導公式密密麻麻寫滿了六塊黑板,一如既往的專業干貨輸出。
對張有所了解的人知道,扮奧本海默講課這個行為看上去其實“很張朝陽”。
就像很多早期的互聯網大佬那樣,張朝陽從很早就展露出了他的演員夢。從40歲那年半裸+嘻哈造型登上《時尚健康》雜志,到在搜狐自制劇《屌絲男士》和《極品女士》中大秀演技,再到在電影《煎餅俠》里本色出演,張朝陽在公眾的印象中一度是高調且瘋狂的存在。
所以當他像電影里的奧本海默那樣穿著一身復古西裝、頭戴禮帽、手拿雪茄出現在直播授課的鏡頭前,似乎很符合觀眾的期待。
但就像上面這些聽起來已經頗有年代感的影視劇,張朝陽也不做演員很久了。如果結合這個事實,又很容易讓人猜想“演員張朝陽”重新出山的動機,并把注意力放在他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直播教物理課上來。
也確實,如果不是這次搭上電影《奧本海默》的熱點,很多人也不會發現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上了將近兩年。
準確來說,張朝陽奧本海默的講課造型,出自他在搜狐視頻的保留節目《張朝陽的物理課》的第十九次線下課。從2021年11月5日坐在辦公室的鏡頭前開始直播第一堂物理課起,每周五和周日,他幾乎都會雷打不動直播講一節至少一個小時,并且以“硬核”公式推導著稱的物理課。
其中又會不定期包下一個有六塊黑板的大教室,直接把物理課還原成真實的上課場景,臺下的聽眾則是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物理專業的學生和物理愛好者們。
考慮到張朝陽是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專業高材生,扮奧本海默講物理課這件事,簡直比他在差不多十年前的那些劇里演自己還要本色。
當然這么說的另一個前提是,他是真的喜歡這個,愿意且有熱情做這個。
直播講物理課也許是這些年張朝陽做起來自在也自如的一件事。講臺上的張朝陽看不到太多言語和神情上的苦悶和焦慮,甚至還很忘我——
因為講課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公式進行推導,經常剛講到半個小時,他就洋洋灑灑寫滿了六塊大黑板,后半段基本成了助教跟在張老師身后不停擦黑板;
原本可能只有一個多小時的直播,多次提到時間來不及只做簡單推導,后卻因為現場的熱烈氣氛,一次又一次延長了課程時間,甚至還會在第二天再繼續“加更”一個多小時的復習課去解決遺留問題;
即使是在去烏鎮參加世界物聯網大會這樣的場合,也會在中間起大早,準時開播講課。
“為什么張朝陽學過的物理和數學都還記得,且能達到講課的水平?我連德爾塔公式都忘了,難道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嗎。”微博大V銀教授如此寫道。
就像《張朝陽的物理課》在剛上線那段時間經常能看到一類評價,“那種自信,那種信手拈來,那種眼神是裝不出來的”,“張朝陽快樂了,眼睛有光了”。直到這次cos奧本海默,似乎依然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他在講臺上“散發魅力”。
這時大概會有不少人會聯想到他和搜狐的關系,認為這不過是“過氣”的搜狐視頻又一次籠絡用戶的營銷行為。還有人可能發現《張朝陽的物理課》的同名書不久前剛剛出版了第二卷,自然而然猜測張朝陽的一切舉動都是為了給新書造勢。
不過這些似乎都并不能解釋事件的全貌。
說張朝陽教書是為了起到給搜狐視頻引流的作用,放在大約兩年前《張朝陽的物理課》剛上線時也許還算合理。那時搜狐正執著于打造知識直播平臺,引入了一大批知識類主播,連slogan都改成了“不只看劇,還有直播”,一股想找到下一個增長點的勁頭。
但當兩年過去,當張朝陽自己對直播講課展現出比搜狐視頻更持久的熱情時,就會發現整件事并不能歸結為營銷行為那么簡單。
張朝陽也早過了要帶著搜狐大步向前沖的時候。在當下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把降本增效作為工作重點時,搜狐早些年或主動或被動都已經做過了。盡管這些在當時被歸結于搜狐的失敗,但也讓搜狐更專注于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過上了“小而美的恬淡日子”——
早在張朝陽準備開始物理課直播的2021年,歸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54.9%至7900萬美元,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扭虧為盈以來,搜狐連續第五個季度保持盈利,走出了近十年的虧損漩渦。
與其說張朝陽直播物理課是為了搜狐,不如說這是他多年來“接近自己”的一次。
1986年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同年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并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國創立搜狐前身愛特信公司,靠著搜狐成為中國互聯網教父……正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樣,盡管擁有漂亮的履歷,發展順風順水,可張朝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快樂。
據他自己所說,搜狐風光的十年里,他表面上順風順水,實際上則處于一種極端的狀態,“我真的什么都有,但是我竟然這么痛苦”。
一位知乎網友曾總結,“教培行業才是清北學生永遠的家,當你事業不順的時候,你就去教培行業做做題上上課,砍瓜切菜虐虐高中題,或許就能找回當年的一些自信了。”這雖然聽起來很像段子,但對每天只睡四小時、需要重新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張朝陽來說,他又確實從20多年前的自己身上找到了自我和解的出口。
他在去年11月出版的《張朝陽的物理課》同名書第一卷的序言里寫道,
“時間快進到幾年前,我已經重整了價值觀,在人生過半的年月,滿血復活。我看到的是個充滿意義的新的地平線,這個價值觀的核心是每個人來到世上,是帶著責任和使命的,人生際遇分配給你的角色,你有責任盡大的努力去完成。”
這篇序言回憶了他從小到大和物理之間的種種故事,物理顯然成為了他對自己“責任和使命”的認知,“如果我以前有物理的背景,那么構成過去兩百年人類科技進步的基礎的神奇的物理,我居然沒搞懂,那不是沒有盡到此生的責任嗎?”
現在的張朝陽似乎比任何時候都能體會到物理的樂趣。
2021年秋天,搜狐高管團隊在爬香山的路上,曾和張朝陽談起地球另一端馬斯克發布的同步衛星的角速度問題,這個衛星一天是繞多少圈。結果在下山的路上,張朝陽一直在心里默默計算,不僅算出了公式,還算出了衛星一天轉16圈。
“跟公開的新聞報道完全一樣。”
這件小事幾乎成為張朝陽做《張朝陽的物理課》的直接動力。
《中國企業家》的報道還曾寫過,在籌備物理課期間,張朝陽興趣高漲,有一次在吃飯時想到一個物理問題,立馬就開始拿筆在餐巾紙上認真推導起來,公式寫滿整個紙巾正反面,難以抑制自己的激動之情。
“沒必要非要把他跟搜狐扯上關系,我覺得他就是為了他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幫到公司好。人這一輩子,掙再多錢也帶不走,都到了50多歲的年紀,還是要被社會捆綁未免也太累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閉眼的時候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掙了多少錢,而是做了多少討好自己的事,可能會更加欣慰吧。”有網友這樣評價道。
58歲,扮成奧本海默,在課堂上講物理的張朝陽活成了許多人想變成的樣子 。
他似乎也越來越從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精英人士形象,變成接地氣的、真正能給到普通人合理建議的“張老師”。在近的一次物理課上,有一名學生家長向他提問“怎么才能讓孩子考上清華”,不過他并沒有順著這位家長的話往下說,
“我的建議是不一定要上清華,因為一生過得怎么樣,跟你上什么學校關系不是特別大,所以我覺得挑一個好大學上就可以了,不要給孩子那么大壓力一定要上清華,上好的大學也不一定等于特別成功……我覺得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普通人跟尖子生這樣的區別,每個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樹立一個如何嚴肅地對待自己的一生的觀念。……人生的過程不是在證明自己,而是在不斷的學習,讓人生變得更精彩、更有創造性。”
這段視頻后來被“張朝陽的物理課”官方賬號發到了微博,比起往日只有零星幾個轉評贊的內容,這條微博罕見地收獲了上千的評論和轉發。
當然針對他過于學術和專業的物理課內容,也有不少觀眾表示自己很難跟上。北大文科生俞敏洪就曾在去年《星空下的對話》節目中向清華理科生張朝陽“吐槽”說,“你的物理課我一個字聽不懂。”張朝陽的回答也不讓人意外,“物理是小眾,有幾個人能聽懂我就很高興。”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7-10294-0.html張·奧本海默·朝陽活成了許多人想變成的樣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