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蟲
又一家“銀行系”公募總經理變更。
6月18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加基金”)發布公告稱,任命李瑩為總經理,任職日期自2024年6月18日起。
李瑩是中加基金大股東北京銀行的“老人”,1996年1月至2009年8月,先后在北京銀行北太平莊支行、計劃財務部、同業部、投行與同業部從事相關工作;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任北京銀行投行與同業部票據中心(室)、同業與票據部票據中心(室)經理職務;之后從同業票據部總經理助理一路做到總經理,直至2023年8月加入中加基金。
去年8月,中加基金原總經理宗喆因工作安排離任,由該公司董事長夏遠洋代任公司總經理。值得注意的是,夏遠洋也是從去年3月才開始擔任中加基金董事長,是該公司第三任董事長。
多位高管出身北京銀行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第三批“銀行系”試點基金公司。目前,中加基金共有6位股東,北京銀行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4%;排在第二位的是加拿大豐業銀行,持股28%。另外,北京乾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2%,中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紹興越華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各持股5%。
一直以來,中加基金的管理者大多來自大股東北京銀行。其中,董事長夏遠洋于2002年7月加入北京銀行,從事銀行公司治理相關工作;2007年10月起,歷任朝外支行行長助理、總行資產托管部副總經理、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資金交易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分行紀委書記等職務。
另外,夏遠洋還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參與籌備中加基金,并擔任中加基金首任督察長。
除了夏遠洋,中加基金的前兩任董事長也都出身于北京銀行。中加基金首任董事長閆冰竹,自1975年起歷任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理處主任、營業部總經理、分行總稽核等職務。1996年,閆冰竹參與組建北京銀行并出任首任行長,2002年至2017年擔任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2013年3月起兼任中加基金董事長。
2018年1月26日,時任中加基金總經理的夏英升任公司董事長。夏英于1996年加入北京銀行,歷任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航天支行行長、阜裕管轄行行長、資金交易部副總經理等職務。
時代財經注意到,中加基金還有多位高管都擁有北京銀行背景。如首席信息官陳昕,曾任職于北京銀行信息技術部;監事會主席王宇,曾歷任北京市商業銀行前門支行信貸部經理助理、北京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烏魯木齊分行副行長、郊區管理部副總經理、天津分行紀委書記;職工監事王雯雯,曾任職于北京銀行從事風險管理等相關業務;財務總監孫小妹,曾歷任北京銀行計劃財務部北京管理室室經理、北京銀行計劃財務部管理會計室室經理、北京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助理。
債券基金一家獨大
中加基金從2013年成立至今,管理規模每年都在增長。截至2023年底,中加基金總管理規模為1290.03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70.83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總管理規模為1427.41億元。
和其他“銀行系”基金公司類似,中加基金存在“債強股弱”的問題。成立初期,中加基金只發行貨幣型基金,2014年開始布局債券型產品,2015年開始發行混合型產品。
直到2020年9月,中加基金才發行成立目前唯一一只股票型產品——中加中證500指數增強,這是一只指數型的股票產品。
目前,中加基金債券基金可以說是“一家獨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債券型基金規模為1170.12億元,而股票型產品規模僅為0.28億元(即中加中證500指數增強),混合型產品規模為44.28億元,權益類產品規模(股票型加混合型)合計44.56億元。此外,中加基金還有1只百億元規模的貨幣型基金。
近年來,中加基金也一直在發力權益領域,但業績差強人意。從該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的一只混基來看,基金成立至今剛滿3個月,而基金凈值跌幅就達到10%。有意思的是,在該基金成立時募集的1056.65萬元資金中,有1000萬元為中加基金自購,20.08萬元為中加基金從業人員認購。
來源:公告
中加基金弱權益或與人才儲備不足有關。從基金經理來看,中加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經理普遍年輕,管理經驗相對較少。目前,該公司共有18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2年,其中多個基金經理身兼數職,如基金經理閆沛賢合計管理5只基金,包括債基和混基。但閆沛賢業績不錯,所管理過的基金任職回報均獲得正收益。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94632-0.html時隔10個月,千億“銀行系”公募總經理換新!一、二把手均出身于北京銀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