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開幕。華為Fellow、科學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發表了主題演講《深耕工業數字化,加速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他表示,大模型重塑制造業,將快速進入生產系統,賦能行業。運力,存力和算力是邁向智能時代的基礎設施底座,當前我國算力和存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們需要升級技術供給系統,實現新跨越發展。
華為Fellow、科學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
以下是徐文偉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和來賓,大家好!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讓制造更聰明”,“讓制造更聰明”一定會涉及到人工智能。當前,大模型主要是對公開數據集數據進行訓練;未來6-12個月,將會對行業專業數據進行訓練;未來12-24個月,對行業核心數據進行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大模型使能制造業真正成為智能制造。
大家知道,大模型一定涉及到算力。根據統計,算力對于經濟具有極強的杠桿效應,每1人民幣的算力投入在制造業至少會產生10人民幣的產出。當前,中國的整體算力已經接近美國,但人均算力只是美國的1/5左右。同時,數據存儲容量/數據算力體量的存算比也僅位列全球第11位,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所以我們不僅要投算力,還要投存力。
當工業進入智能制造時代,我們的目標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多快好省。為此,華為攜手產業伙伴使能新型工業化,從產品的研發、制造,到銷售,構建智能制造全流程體系。這其中的工業智能體包含三個部分:其一是AI行業大模型作為“大腦”;其二是先進工業網絡作為貫通全身的“神經”;其三是數字工業裝備和工業邊緣引擎作為“四肢”。
智能工業裝備作為工業智能體的“四肢”。當前,產業面臨著OT系統和IT系統的分離,智能制造的未來一定是融合計算,也就是通用計算和智能計算一體化,IT系統和OT系統一體化。我們提供大、中、小算力的全場景系列化解決方案。華為也是一個制造業公司,擁有三十多年的制造業經驗和200多條生產線,我們把經驗總結凝練后和社會、產業進行分享,打造一站式AI質檢方案,通過和自動化設備、AI推理子系統和AI訓練子系統的協同,實現了一站交付、快速換線的方案部署,在鋼鐵、冶金、封裝等領域實現大規模應用。
工業網絡作為工業智能體的“神經”。沒有聯接,數據就上不來,智能就下不去。當前,設備網聯化率只有30%左右。過去五年,每個車間的無線聯接數量只有70多個,現在達到了1500多個,五年內已增長20倍以上。全聯接系統只有加強網絡裝備的智能化,才能真正變成一個智能制造。以南京華瑞德智能物流為例,傳統的物流都是堆疊的模式,這種模式好處是簡單,但庫存的容量只有60%,隨著未來的發展,從60%提升到90%以上的庫存率,將帶來聯接的屏蔽和安全可靠問題,通過與華為的聯合創新,南京華瑞德智能物流的方案實現庫存容量達到90%以上。
在未來,我們希望整個工廠能實現聯接IP化,讓設備講普通話,用開放架構去實現互聯互通。這需要解決IP網絡延、抖動以及丟包等問題,所以我們發展了TSN(時延敏感網絡)等創新技術,保證IP網絡穩定可靠、時延可管可控。
“讓制造更聰明”的核心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大模型。華為盤古大模型實際上分成三層:L0層是我們提供盤古基礎大模型,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科學計算等。基于這個技術平臺,我們提供L1層,也就是行業的數據經過訓練以后,在礦山、氣象預報、醫療等領域提供的行業大模型。再上一層是L2層場景大模型,針對特定應用場景進一步地進行優化和使用,可以聯合大量的合作伙伴進行研究,實現商業化轉型。
華為一直以來扎根江蘇,堅持在江蘇為江蘇,在南京為南京。華為南京研究所是我們全球最大的軟件研究所,我們在南京設立了天工實驗室,目的是打造一個智能制造的平臺,使能全國的智能制造產業,持續為江蘇服務,為江蘇的“讓制造更聰明”添磚加瓦。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6-39230-0.html華為徐文偉:深耕工業數字化,加速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