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反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里,往往會提供多種模式,其中“快速模式”和“實時模式”是兩個基本選項,此外還會有面部優先等智能對焦模式。
快速模式和實時模式有什么區別呢,在拍照時選擇哪個更好呢?這其實和相機自動對焦的兩種工作原理有關 —— 相位檢測、對比度檢測。
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簡單說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單反相機的兩種取景模式,第一種是取景器,也就是用眼睛看上面的小目鏡。光線穿過鏡頭進入相機內部,被一面鏡子反射到上方,再經過五棱鏡 / 五面鏡的多次反射,從取景器進入我們的眼睛。這個過程就是光線的傳播與反射,即使不開機,也能自動完成。因此用取景器拍照會更省電。
其實,還會有約 30% 的光線會穿過反光鏡,被另一面小反光鏡反射進入 AF 自動對焦模塊。相機以此完成對焦工作。這時用的是相位檢測對焦。
第二種是用電子屏幕取景,反光鏡會抬起來,光線穿過鏡頭后直接就落到感光元件(cmos)了。這時候取景器里看不到景物,只能通過屏幕觀看,所見即所得。微單用的就是這種取景原理。
這時候相機依靠 cmos 用對比度檢測的方式完成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的兩種原理接下來,了解一下相位檢測和對比度檢測的區別。
相位檢測,就是直接根據物體的相位差進行對焦。相機可以根據景物的虛化程度,計算出焦平面所在位置,然后直接調整到該位置合焦。單反相機下方有一個對焦工作區,相位檢測點就在這里,如十字、雙十字。早年的單反多為 9 點,后來的單反可以多達 50 多個自動對焦檢測點。
相位檢測對焦可以一次完成,速度較快。缺點就是可能會有跑焦的情況出現,因為對焦的光束落在了對焦模塊,而成像的光束落在了感光元件,兩者若不等長,就會跑焦。(一般不會出現)
對比度檢測,也叫反差檢測。相機檢測景物的輪廓,輪廓最清晰的時候,就代表對上焦了,此時的對比度也是最大的。為了找到最大的時刻,相機往往需要反復測試,然推動焦平面朝一個方向移動。如果先清晰后又虛化掉了,就說明推過頭了,再往回拉。
對比度依靠感光元件就能完成,對焦非常準確,即使在弱光環境下也能完成對焦。但是檢測過程比較慢,還容易出現拉風箱的情況。
單反使用快速模式對焦時,采用相位檢測的方式,反光鏡不能抬升。你會發現對焦時只有取景器能看到東西,電子屏幕會暫時關閉。因為對焦速度快,所以叫快速模式。
使用實時模式對焦時,采用對比度檢測的方式,取景器看不到景物,電子屏幕可以一直看到。這時候相機上有相位檢測功能的綠色自動對焦點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成了一個對比度自動對焦方框。因為屏幕能實時看到,所以叫實時模式。
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模式呢?
一方面看我們的拍攝需求,另一方面看我們的取景方式。一般情況下,在對焦時用什么取景都無所謂,我們只想要對焦快一點,所以推薦快速模式。
如果是拍攝視頻,就只能用電子屏幕取景,這時候就必須要用實時模式了,因為此時快速模式用不了。
微單(無反相機)無反光鏡結構,因此光線穿過鏡頭后會直接落到感光元件上,為了能快速準確的對焦,微單把相位對焦點也做在了感光元件上,加上原本的對比度檢測,因此能實現混合對焦。感光元件可以容納更多的對焦點,因此現在的微單相位對焦點可以達到上百個,對比度對焦點也有幾十個。
再多說一句,凡事都有例外,近些年許多單反也加入了微單的對焦方式,在電子屏幕取景時也能用相位偵測,而有些品牌的微單竟然只有對比度檢測的對焦方式。
早期的微單只有對比度檢測,所以自動對焦性能遠不如單反,后來索尼等廠家加入了相位對焦。而早期的單反拍視頻只有對比度檢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廠家也開始在感光元件上加入了相位偵測,如尼康 D780、佳能 5D4、佳能 200D 等。再后來,廠家可能覺得我都開始模仿微單的對焦方案了,為啥不干脆直接生產微單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攝影研修社 (ID:shoujiPhotography)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119-60722-0.html相機自動對焦“快速模式”與“實時模式”有何區別,選哪個更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