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溶血性貧血是指紅細胞破壞速率超過骨髓代償能力導致的長期貧血狀態,主要與遺傳性紅細胞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等因素有關。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是常見病因。前者因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形態異常,后者因酶缺陷使紅細胞易受氧化損傷。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脾腫大等癥狀,需通過基因檢測確診。治療可選用葉酸片預防溶血危象,嚴重時需行脾切除術。
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占主要類型,因B細胞異常產生抗紅細胞抗體。常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瘤等疾病,表現為血紅蛋白尿、寒戰發熱。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可確診,治療需用醋酸潑尼松片抑制免疫反應,難治性病例需注射用利妥昔單抗。
瘧疾、巴爾通體等病原體持續感染可導致紅細胞破壞。瘧原蟲寄生于紅細胞內引發周期性溶血,表現為間歇性高熱、血紅蛋白下降。確診需血涂片找瘧原蟲,治療用雙氫青蒿素哌喹片抗瘧,同時補充琥珀酸亞鐵片糾正貧血。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綜合征屬于此類。因微血管內血栓形成機械性損傷紅細胞,出現破碎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血漿置換是主要治療手段,需聯合注射用環磷酰胺控制病情進展。
長期接觸鉛、砷等重金屬或服用磺胺類藥物可能誘發。鉛中毒會抑制血紅素合成酶活性,典型表現為牙齦鉛線和腹部絞痛。確診需檢測血鉛濃度,治療用依地酸鈣鈉注射液驅鉛,配合復方三維亞鐵口服溶液補血。
慢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和優質蛋白的食物。避免劇烈運動誘發溶血危象,注意保暖預防感染。建議每3個月復查血常規和網織紅細胞計數,出現頭暈加重、尿色加深等癥狀需及時就診。長期服用激素者需監測血壓血糖,脾切除術后應按時接種肺炎球菌疫苗。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9-20465-0.html什么是慢性溶血性貧血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懷孕貧血頭暈怎么辦
下一篇: 寶寶缺鐵性貧血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