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0日是世界痛風日,這一全球性健康倡議旨在提升公眾對痛風及其并發(fā)癥的認知,推動科學防治。痛風不僅是高尿酸血癥引發(fā)的關節(jié)炎癥,更是全身代謝異常的“冰山一角”。痛風性腎病作為其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常因早期癥狀隱匿而被忽視,最終可能進展為不可逆的腎功能衰竭。本文從病理機制、飲食管理、藥物干預及長期隨訪等角度,系統闡述痛風防控要點。
【痛風性腎病】沉默的腎臟“殺手”
長期高尿酸血癥是痛風性腎病的核心誘因。血液中過飽和的尿酸(UA)可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小管間質,引發(fā)慢性炎癥反應和纖維化,稱為“尿酸性腎病”;若結晶阻塞腎小管或形成結石,則導致梗阻性腎病。研究顯示,約25%-40%的痛風患者合并腎功能損害,其早期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晚期則出現蛋白尿、水腫及血肌酐升高。若未及時干預,10%-15%的患者可能進展至終末期腎病,需依賴透析或腎移植。因此,痛風患者需定期篩查尿常規(guī)、腎功能及腎臟超聲,尤其關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敏感指標。
【飲食管理】從源頭控制尿酸生成
飲食干預是防治痛風的基礎。患者需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濃肉湯、海鮮),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鮮蔬果等堿性食物攝入。需特別關注含果糖飲料及酒精(尤其是啤酒)的攝入,二者均會抑制尿酸排泄。合并肥胖或代謝綜合征者,建議通過低熱量飲食逐步減重,避免劇烈節(jié)食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
【精準用藥】分層治療與個體化方案
痛風的藥物治療需分階段實施,兼顧急性炎癥控制與長期降尿酸:
1. 急性期:以抗炎鎮(zhèn)痛為核心,首選小劑量秋水仙堿或非甾體抗炎藥,嚴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2.緩解期:降尿酸治療,目標血尿酸<360μmol/L(有痛風石者<300μmol/L)。抑制尿酸生成:非布司他(40mg/d)對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更安全,但需警惕心血管風險。促進尿酸排泄:苯溴馬隆(50mg/d)適用于尿酸排泄不良型患者,但禁用于腎結石或eGFR<30ml/min者。
【長期隨訪】動態(tài)監(jiān)測與并發(fā)癥預防
痛風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需建立規(guī)范化隨訪體系:
1. 監(jiān)測頻率:治療初期每2-4周檢測血尿酸,穩(wěn)定后每3個月復查;每6個月評估腎功能、尿蛋白及腎臟超聲。
2.患者教育:指導患者記錄飲食日記、識別發(fā)作誘因,并隨身攜帶應急藥物(如秋水仙堿)。治療依從性差是痛風易復發(fā)的主因,需通過醫(yī)患溝通強化長期管理意識。
【結語】
痛風性腎病的防治關鍵在于早期識別、規(guī)范降尿酸及多學科協作。在世界痛風日來臨之際,呼吁公眾重視高尿酸血癥的篩查與管理,踐行科學的生活方式,通過系統化干預,多數患者可實現病情穩(wěn)定,顯著改善遠期預后。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7961-0.html全面防控痛風 守護腎臟健康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他才27歲,怎么可能心梗?”
下一篇: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