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奧運會激戰正酣。8月6日,女排1/4決賽結束后,女排主將朱婷捂著自己受傷的手腕,神情苦楚,隨后又纏著厚厚的冰袋起身與對手擊掌。從朱婷的傷勢來看,激烈的賽場拼搏顯然對她造成了影響。
冰敷材料推薦使用冰水混合物
在日常生活中,運動、工作,扭傷、脫臼、骨折等意外難以避免,當人體受到創傷后,受傷的組織在修復過程中,有大量的白細胞和組織細胞參與,從而引起肢體的腫脹。醫生表示,針對骨科創傷及術后下肢腫脹患者,應當遵循“大米原則”:休息、冷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
冰敷作為“大米原則”的核心措施,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對此存在誤區:冰敷不就是拿個冰塊放在皮膚上就完事了嗎?其實,不正確的冰敷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會加重之前的病情,甚至引起更嚴重的后果,使“良藥”變“毒劑”。8月9日,記者采訪陜西省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呂玲玲講解冰敷有哪些講究,讓大家做到有效冰敷。
呂玲玲介紹說,冰敷,主要是通過低溫作用于局部皮膚、肌肉、血管等組織,以達到局部血管收縮、抑制炎性反應、減輕疼痛和緩解腫脹的作用,最常用于外傷等引起的炎癥急性期。面對沒有傷口的急性損傷,比如磕碰拉傷、崴腳扭腰時,一般建議在急性受傷的48到72小時內進行冰敷。而對于勞累性、退變性等慢性損傷,比如腰頸痛、肌肉疲勞、肩周炎等,可酌情選擇熱敷。傷后即可冰敷,越早越好。對于局部紅腫熱痛的部位進行冰敷,如范圍較大,可在冰敷過程中緩慢移動冰袋,以確保局部全部達到冰敷。
冰敷材料選擇方面,呂玲玲建議可以用冰水混合物,即將冰塊和水以1:1比例混合放入專用冰袋,容量達2/3滿排盡空氣后敷于患處。也可以臨時自制冰袋,用一個適當大小無破損的塑料袋,將冰、水按1:1比例進行混合,裝入袋中至一半左右,將塑料袋口捆緊即可。
冰敷時間不是越長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冰敷時間不是越長越好。短時間的冰敷可以讓血管收縮,減輕炎癥反應,達到減輕疼痛、腫脹的效果。若冰敷時間過長,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進而加重炎癥反應,使局部腫脹加重。
一般情況建議在冰敷過程中,不要將冰袋或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以免凍傷,應墊以薄毛巾等保護傷處;每次冰敷20至30分鐘,兩次之間間隔時間大于2個小時。每天冰敷3至4次即可;冰敷過程中要讓冰袋充分與炎癥組織貼合,這樣效果才能直達患處。可將冰袋用輔帶包裹纏繞。如用冰水混合物法,可將冰袋扎緊攤開后呈平坦狀。但要提醒的是,使用時要注意防止凝結水滴滲入傷口敷料。
還需特別提醒的是,有些情況不適合冰敷。比如各類血管病患者,如糖尿病、雷諾綜合征;冷球蛋白血癥及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有感覺障礙或對低溫敏感者,及嚴重的低溫誘發性蕁麻疹;手術后切口尚未愈合或皮瓣手術后,局部禁止冰敷。
“所以,冰敷是有講究的,怎么冰敷、冰敷多久、哪些人不能冰敷等都要了解。”呂玲玲說。如果有任何疑問,應在冰敷前咨詢專業醫生,切勿自行決定。“受傷后立即就醫才是最好的。”
編輯:張芬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7150-0.html正確冰敷有講究 別讓“良藥”變“毒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