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鄧捷主任、薛嘉虹教授團隊,在西北地區率先運用食管牽開球囊保護技術為74歲高齡患者王女士治療復雜難治房顫并取得成功。該技術通過創新性的食管主動牽開設計,為高齡高危房顫患者提供“安全+療效”雙保障,并有效減輕了患者在消融手術中的疼痛與不適,進一步提升了手術安全性,真正實現了護“心”續航。
王女士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半年前因冠狀動脈嚴重狹窄植入了2枚支架。多年來,她反復出現胸悶、心慌、氣短等癥狀,并于當地醫院被確診為“心房顫動”。薛嘉虹教授接診后,注意到患者面部表情凝重,王女士自述長期飽受心慌困擾,心臟健康狀況不佳,甚至徹夜難眠。
“患者需行射頻消融術緩解病痛。”薛嘉虹教授介紹,王女士病情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高齡、長期高血壓、糖尿病及存在冠脈支架植入史,使其心臟結構與功能相對脆弱;另一方面,傳統房顫射頻消融需在左心房后壁操作、該區域緊鄰食管,傳統術式用高能量消融確保“透壁性”、即阻斷異常電傳導,此方法極易致食管熱損傷,嚴重時引發心房食管瘺,死亡率超75%。若為規避風險而采用低能量消融,又可能因透壁不徹底導致房顫復發,使治療陷入“保安全則療效折損,求療效則風險陡增”的兩難境地。食管牽開球囊保護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實現“三重防護”。精準顯影(See),精準定位食管與擬消融線的相對位置關系,避免“盲操作”;控制固定(Fix),固定食管位置,防止因呼吸、心臟搏動發生移位,確保消融區域始終遠離食管;主動移位(Shift):通過球囊牽拉,將食管主動牽移遠離擬消融部位,為后壁消融創造充足操作空間,從解剖層面切斷食管損傷的風險鏈。
紅色虛線處為食管的初始輪廓
紅色虛線處為食管牽移后輪廓
按照術前規劃,薛嘉虹教授在術中發現,通過顯影可見患者食管初始位置緊貼左肺靜脈后壁的預定消融線。在X光透視和三維導航系統的精準引導下,團隊利用球囊將食管牽拉、移開至安全距離。操作醫生得以放心施加充足能量,對左心房后壁實施射頻消融,既保證了消融的透壁效果,又全程避免了食管損傷。整個手術過程順利,患者未出現任何不適,術后臨床癥狀顯著緩解。
鄧捷介紹,臨床數據顯示,應用食管牽開球囊后,食管損傷風險降低95%,患者術后一年房顫復發率較傳統手術下降三分之一,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療效兼得”。SAFER食管牽開球囊技術打破了傳統消融手術中安全與療效難以兼顧的困境,使高齡高?;颊咭材馨残慕邮芨涡灾委?。
作為西北地區首例食管牽開球囊保護技術用于射頻消融術的臨床應用,該手術的成功不僅展現了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在心律失常治療領域的技術突破,更標志著本地區房顫消融手術從以往的“風險權衡”邁向了“安全與效果雙提升”的新階段,為守護西北地區人民的心臟健康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18410-0.html西北首例!西安交大二附院應用食管牽開球囊保護技術成功救治高齡高危房顫患者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暖心一幕:西安冶金醫院醫護救人拒收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