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嚴重折磨著現代人的生活,哪家公司能將這些問題解決掉,其背后醞釀的投資價值也就越大。
疫情之后,營收持續走高的魚躍醫療正是上述問題的有力解決方,且公司目前仍在通過研發與并購繼續夯實實力。
疫情是一劑長效針
制氧機、呼吸機、電子血壓計、血糖儀……
打開電商平臺,將上述產品名稱依次輸入搜索框,按銷量搜索,排在第一行的基本上都是一家叫魚躍(YuWell)的公司。
事實上,魚躍醫療目前有多類醫療器械產品線上份額排名第一,并連續7年奪得醫療器械行業“雙十一”銷冠。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魚躍醫療并不顯山漏水,甚至股價有過一段為期4年左右的橫盤狀態。
讓公司真正大殺四方的是2020年。這一年在疫情刺激下,公司額溫槍、制氧機、呼吸機等防疫剛需產品迅速放量,公司非防疫產品,如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也實現高速增長。
2020年,魚躍醫療取得營收67.3億元,歸母凈利潤17.6億元,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好記錄。業績助推下,公司股價也翻了近一倍一躍超過40元/股的高點,市值突破380億元。
從后視鏡看,疫情對魚躍醫療不僅僅是一次短暫的催化,而更像是一劑長效針,2021年疫情大幅緩解后,公司仍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2.5%至68.9億元。
過去兩年,我們見證了太多醫療器械公司,因疫情催化被捧上了天,接著又重重摔在地面上。
“手套茅”英科醫療就是典型例子,其股價在過去兩年間從50元/股漲至最高164元/股,接著滑落至當前20元附近。過山車行情的根本原因是英科醫療收入過于單一,超九成收入來自一次性手套,而疫情之后,一次性手套需求幾乎被榨干,業績大幅滑落就成必然。
魚躍醫療則不同,疫情雖然刺激了額溫槍、制氧機、呼吸機及免洗消毒液等防疫剛需產品的放量,但同時打開了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治愈高血壓、糖尿病基礎疾病配套產品的市場。
2021年,魚躍醫療除了“感染控制解決方案”與“家用類電子檢測及體外診斷”兩大業務線營收出現下滑,其余公司制氧機、血糖儀等產品所在的業務線均實現雙位數的增速。
尤其疫情讓公司開發了很多海外客戶,這些客戶通過公司防疫產品接觸到其他產品,讓其海外市場突破瓶頸。2021年魚躍醫療海外收入16.26億元,較2019年翻了一倍多。
這些均說明疫情對魚躍醫療而言是一劑長效針,是非短期催化劑。
大賽道里聚焦
第十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1.91億人,占比達13.5%。老齡化時代加速來臨,這讓其背后龐大的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治療需求陡增,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許多機會。
國產企業如何選擇匹配自身的細分賽道,以及能在一些高技術領域與外資品牌一較高下至關重要。
魚躍醫療的選擇是聚焦潛力賽道。
去年5月份魚躍醫療明確:“聚焦呼吸與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賽道,將血壓監測、體溫監測、中醫設備、手術器械列為四大基石業務,并對急救、眼科、智能康復等高潛力業務進行積極孵化”的發展策略。
即核心業務充當開路先鋒,是公司未來的主要增長動能,基石業務則承擔壓艙石的角色、孵化業務嘗試開拓新邊界。
公司聚焦的三大核心業務不僅是收入貢獻最多(合計超過57%)的部分,而且均具有市場空間大、滲透率低,公司相關產品領先的特點。
呼吸賽道方面,公司制氧機從2006年起連續15年全球銷量第一,且在疫情爆發后出口到印度等地。公司呼吸機產品不斷迭代,最新一代產品無創呼吸機獲得NMPA、CE雙認證,并獲得FDA簽發的緊急使用授權,收入規模直追制氧機。
呼吸賽道是魚躍醫療的傳統強項,但我國滲透率較低,相比美國成熟市場呼吸機綜合制造商瑞思邁近320億美元的市值,魚躍醫療的想象力很足。
血糖及POCT(即時檢驗)方面,公司主要產品是血糖儀,以及包括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的家用POCT產品,后者正在注冊中。僅血糖儀領域,潛在市場就很大,據IDF估算當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4億人,但治療率不到一半,用于血糖檢測的血糖儀的滲透率不到25%,遠低于發達國家。
魚躍醫療在血糖儀領域形成“BGM+CGM”組合發展的策略,尤其是去年收購的浙江凱立特,后者是國內獲批CGM的少數幾家公司之一,其新一代CGM(動態血糖監測)產品CT2已進入多家醫院,下一代產品CT3也處在臨床階段。
據東吳證券測算,僅CGM領域2030年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37億元,目前魚躍醫療的包括BGM在內的血糖監測收入不到3億元,想象力同樣很大。
但國內血糖儀領域中雅培占據OTC市場,美敦力占據院內市場,國產品牌向上突破的阻力很大,這就需要在技術及性價比上做出差異化優勢來,魚躍醫療的生產制造方優勢疊加凱利特的技術優勢,血糖儀領域追趕的后勁也很足。
消毒感控方面,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中優醫藥旗下的“安爾碘”、“潔芙柔”是相關細分消毒領域的代名詞。疫情之后,公司消毒感控業績略有下滑,但公眾對衛生消毒的意識已經形成,行業高景氣度依然會持續。
剩余公司基石業務中的電子血壓計、“華佗”中醫針灸針、手術器械等大單品均位居行業前列,尤其是電子血壓計市占率長期領先。此外公司三大孵化業務“眼科、急救(AED)、智能康復”訂單細分市場規模也足夠大,況且這些業務線在營銷與渠道上有明顯的協同效應,未來有望實現低成本放量。
研發與并購共筑護城河
醫療器械領域由于產品迭代較慢,其研發強度并不及創新藥,但是基于并購業務延伸與原有產品性能升級的研發需求需要及時匹配。
魚躍醫療對研發的沉淀遠超過這些。公司將研發業務作為獨立發展單元,在全球建立了10大研發中心和7大生產基地,在滿足常規產品升級與改進的基礎上,還前瞻性的布局前端、尖端原研技術領域的探索。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公司的研發費用持續攀升,年均研發費用率為5.2%,同期研發人員數量從539人增加到1195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從11%上升到19%。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讓公司在解決國內醫療器械領域“卡脖子”和瓶頸問題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創新成果。
比如,魚躍醫療推出的穿戴式CGM、智能無創呼吸機,以及在高原低壓缺氧環境中使用的便攜式制氧機等高新技術產品,技術水平均處在行業前沿。公司也因此兩次獲得江蘇省頒發的“省企業技術創新獎”。
高研發投入轉化而來的技術壁壘與品牌聲譽構成公司的主要護城河。
此外,公司管理層還敏銳捕捉到我國醫療器械已進入行業整合階段。自2015年起,陸續完成上械集團、中優醫藥、德國Metrax GmbH、 Amsino Medical、六六視覺江蘇視準、浙江凱立特等標的公司的完全收購與參股。
順利將產業觸角延伸到中醫器械、手術器械、醫療急救設備、醫院消毒感控產品及服務、眼部健康與眼科器械、持續血糖檢測等領域。縱觀國際頭部醫療器械公司,無論是美敦力、強生還是飛利浦,并購均是其快速壯大的不二法則。因為就本質而言,并購也是研發的一種延伸。
對于魚躍醫療,前期完成了許多并購但商譽規模并不高,這說明公司管理層對并購標的識別及并購價格的控制都極其優秀。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賬面現金有30.52億元,便于其繼續尋找潛力標的,完成更多“1+1>2”的并購交易。
魚躍醫療的主動并購策略,疊加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低滲透率的行業紅利,在可預見的三年內,公司營收有望突破百億大關,屆時一家隱形冠軍將占據行業C位。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1281-0.html魚躍醫療:醫療器械賽道的隱形冠軍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無糖、少鹽、低脂:食品工業的「新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