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陜西省中醫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為市民講解夏日科學飲食方案。
本報記者 杜瑋文/圖
小暑節氣過后,天氣持續升溫,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是一年中減重的黃金時段。近期,陜西多家中醫機構順應時令,通過飲食調理、中醫特色療法等,為不同人群定制科學的減重方案,幫助大家塑形養身、強健體質。
因人而異 科學飲食
7月7日,陜西省中醫醫院臨床營養科開展營養健康宣教活動。該院臨床營養科負責人尹薇介紹,夏季,首先要暢達情志,其次應選擇“苦、甘、淡”的食物。中醫食養的核心是辨證施膳,意思是要根據不同體質選用食材和藥材,以達到健康減重的目的。
尹薇介紹,中醫將肥胖分為胃熱火郁證、痰濕內盛證、氣郁血瘀證、脾虛不運證、脾腎陽虛證5個主要證型。不同證型需采用不同的食療方法。例如,胃熱火郁證常表現為食欲旺盛、大便干結、口干口苦,推薦食用玉竹煲瘦肉、三豆飲和蘆根湯等。
痰濕內盛證表現為體型肥胖、肢體沉重、胸悶腹脹、舌苔白膩,適宜使用砂仁、芡實、黨參、白扁豆、茯苓、山藥、蓮子、薏苡仁等。
氣郁血瘀證患者常表現為肥胖懶動、胸脅脹滿、面色晦暗、便秘失眠,適合食用當歸、桃仁、佛手、砂仁、山楂等。
脾虛不運證患者多見體胖、神疲乏力、四肢浮腫,推薦山藥、蓮子、白扁豆、黃芪、砂仁、茯苓、木瓜、大棗等。
脾腎陽虛證表現為畏寒怕冷、易疲勞、四肢不溫、小便清長,適宜食用山藥、黃芪、肉桂、干姜等,推薦食用山藥黃芪燉鴨肉湯和姜桂茶。
管理體重 規律運動
7月7日,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組織開展“健康體重管理訓練營·小暑專場”,吸引眾多市民報名參加。該訓練營為期8周,融合中醫治療、科學飲食、運動干預與心理支持等多種方式,幫助參與者系統掌握體重管理知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該院內分泌一科主任醫師蘇衍進介紹,訓練營強調“舌尖的改變”“中醫智慧的加持”與“堅持的力量”。醫院整合內分泌、消化、康復、外科、營養等多學科資源,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向營員系統講解肥胖的病理機制、代謝紊亂的危害及科學減重的方法,包括飲食代謝平衡、針灸埋線原理、運動管理以及手術減重的基礎知識。
在干預過程中,訓練營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包括穴位注射、調理脾胃、激發代謝等。飲食方面,由營養專家根據個體狀況制定專屬食譜,確保熱量控制與營養均衡并重。運動方面,專業教練現場教學,為每位營員匹配合適的有氧與抗阻訓練方案。
此外,訓練營還引入一對一心理輔導及團體交流機制,幫助營員緩解因肥胖引發的焦慮、自卑、失眠等問題,增強堅持減重的信心與韌性。
“在上一期訓練營中,17名營員平均減重4.5公斤。營后評估顯示,80%的營員養成了規律運動習慣,95%的營員表示醫學監測讓減重更加安全、有效、可持續。”蘇衍進說。
中醫調理 改善體質
7月5日,記者在西安蓮湖秦華中醫醫院針灸科門診看到,不少市民在咨詢中醫埋線減肥療法。該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楊崢介紹,中醫埋線在傳統針灸基礎上發展而來,通過將可吸收蛋白線植入特定穴位,持續刺激穴區神經末梢,調節代謝、控制食欲,達到減重目的。該方法操作簡便、刺激持續、恢復期短,適用范圍廣。
楊崢表示,痰濕型體質人群較適合采用埋線減肥。這類人群常表現為體型肥胖、腹部松軟、面部油脂較多、多汗且黏。精神狀態上,常感困乏嗜睡;食欲方面偏好甜膩肥甘,消化功能較弱;舌象為舌體胖大、有齒痕,苔白膩或黃膩;脈象多為滑脈。
根據不同病因分型,埋線取穴也有所區別:脾虛痰濕型多取足三里、脾俞等穴;肝郁痰濕型常選太沖、肝俞等穴;腎虛痰濕型配合命門、關元等穴位調理。
除埋線外,醫生還會綜合使用針刺、電針、拔罐、艾灸、小針刀、腹部推拿等中醫傳統療法,針對性地幫助患者調和氣血、健脾化濕、溫陽散寒,提升整體體質。相比單一節食法或運動法,中醫減重更強調辨證論治、整體調理,特別適合希望在減重的同時改善體質的人群。
目前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時節,正宜調理身體、養陽驅寒。中醫通過順應節氣變化,結合個體體質特點進行精準干預,在治未病和調和氣血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
“三伏期間,辨證食養、科學訓練、中醫外治,環環相扣,不僅有助于塑形減重,還能從源頭上改善體質,實現事半功倍的目標。”楊崢說。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62-11212-0.html炎炎夏日 中醫開出減重良方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