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奧佳華公布了最新一期投資者活動記錄表,其中引人關注的問題是,公司的汽車按摩椅研發進展如何?奧佳華對此表示,該項目在前期研究階段,還未簽具體訂單,有較大不確定性。
不難看出,部分投資者在幫奧佳華想出路,看其能否在火熱的汽車賽道分一杯羹。以按摩椅聞名的奧佳華,近年來的業績多少令人擔憂,從2022年到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營收接連同比下滑,2022年、2023年分別約為60.24億元、50.3億元,今年一季度約10.51億元,同比下滑11.15%。
扣非凈利潤虧損
如今奧佳華歸母凈利潤為正,多靠主業外的收入,今年一季度,奧佳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的投資收益約為1105萬元,合計非經常性損益約為1496萬元,加上這些收入,公司一季度凈利潤才達到約499.7萬元,若只看扣非凈利潤,奧佳華實際上虧損了約996萬元,這也是其扣非凈利潤近三年來首次虧損。
在人們印象當中,榮泰健康與奧佳華均以按摩椅而知名,不過從業績看,奧佳華落后于同行,2023年,按摩椅市場景氣度欠佳是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不過榮泰健康的營收今年一季度已重回增長軌道,約為4億元,同比微增3.86%,而從凈利潤方面看,榮泰健康更是連著兩個會計季度實現增長,今年一季度約為6274萬元,同比上升67.31%。
奧佳華復蘇困難的原因還要從業務結構上去找,雖然兩家外銷營收均超過內銷,不過奧佳華的外銷占比更大,從去年年報數據看,其國外銷售營收約為33.9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高達68.94%,而榮泰健康去年的內銷、外銷規模分別約為8億元、10億元,相對而言比較平均。
正因如此,海外需求疲弱拖累了奧佳華的業績。從地區分布來看,奧佳華的產品主要賣到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需求不足疊加地區熱點問題頻發,讓奧佳華的復蘇舉步維艱。
至于今年二季度情況如何,奧佳華方面的回復較為模糊,只表示“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積極應對、尋求突破”“爭取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
按摩椅難在哪?
在業內觀點看來,依賴海外是按摩椅市場的基本格局,相對于國內市場,這也讓市場狀況更難預期,讓企業的產銷計劃面臨更多風險。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雖然在按摩椅生產中,中國企業占據了很大份額,但是從消費端看,中國反而是后發市場,按摩椅這一產品誕生于日本,流行于日、韓,隨后向東南亞擴展,之后是美國、歐洲市場,中國市場在近十年才逐漸讓按摩椅普及開來。
如今在奧佳華的經營計劃中,海外市場仍被看作突破困局的關鍵,奧佳華方面表示,將進一步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市場,同時在歐美、東南亞等地加快布局跨境電商渠道,力求在電商領域構筑新的競爭優勢。
擴展市場將令公司費用進一步增加,或許也將加大奧佳華的經營壓力。實際上,隨著營收、利潤的下降,可以看到奧佳華也在壓縮費用,2023年其銷售費用約為2.04億元,同比下降2.47%,研發費用約為8018萬元,同比下滑9.57%。
梁振鵬指出,對于按摩椅而言,其營銷壓力或許比其他家電更大,首先它并非家庭剛需,其次,按摩椅往往售價較高,消費者購買決策周期長,往往需要實地體驗。這種情況也就讓按摩椅企業必須兼顧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相互引流,在線下要有為數不少的品牌體驗店,且需開在熱門商圈,而這些投入有多少能變成實實在在的營收,往往難以預估。
專家認為,奧佳華的優勢在于其規模大、影響力強,相比榮泰健康近幾年20億元左右的營收規模,奧佳華的營收規模高達約50億―60億元,在市占比方面無需太過擔憂,擺脫困境還是有賴于產品多元化。
奧佳華除了按摩椅之外還有按摩小電器、健康環境產品,也正是健康環境產品讓奧佳華在疫情中的2020年、2021年兩年營收不降反增,雖然特殊狀況、特殊時期的策略難以復制,但這也給奧佳華一定的啟示,即公司需要在主營產品之外,向更多細分賽道布局。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奧佳華,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北京商報》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7-5876-0.html奧佳華營收連續三年下跌,一季度扣非凈利潤虧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