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9月初到現在,剛好是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于家電產業,板塊指數累計超八成的漲幅,便可清晰看到資金對它的青睞。
近期陸續披露的企業業績,也確實驗證了市場的預期并沒有落空。據統計,101家A股家電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670.56億元,同比增長8.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0.84億元,同比增長12.85%,盡顯家電產業的增長韌性。
這其中,以舊換新政策的驅動占據了絕大部分功勞,而內在驅動力層面,也少不了企業對多元化布局、產品智能化升級、品牌全球化推進等策略付諸的努力。
然而,頭部企業上半年的量利雙增,并不意味著下半年市場爭奪會繼續樂觀,相反變數可能并不少。
高景氣下的分化:白電熱、廚電冷!
家電賽道作為國內制造業版圖中極為成熟的重量級細分領域,在歷經產業周期的迭代演進與行業格局的多次重塑后,已沉淀出極為成熟的產業體系。
不過歷史的車輪永不停駐,周期演進仍在持續?;赝衲晟习肽辏M管家電產業整體呈現積極態勢,但分化已成為各細分賽道與企業間的顯著共性特征,終端市場的表現尤為明顯。
就白色家電領域而言,其景氣的上行,離不開“以舊換新”政策的精準刺激,既推動了產品均價上行,更帶動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占比提升;海外市場雖面臨關稅制約,但新興經濟體經濟復蘇等因素驅動出口強勁增長,外銷整體韌性突出。在此背景下,白電細分賽道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行業凈利率、毛銷差均呈現改善態勢。
企業層面,一線白電企業延續強者恒強態勢:美的依托B端業務拓展與全球化布局,營收、凈利潤雙雙刷新歷史新高,分別達2523.31億元、260.14億元,且在龐大體量下仍保持超15%、25%的增速,堪稱千億大藍籌陣營中的優質白馬;
海爾智家雖增速稍緩,但增長動能同樣可觀,通過數字化變革與多品牌協同效應,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分別增長10.22%、15.48%;相較之下,三巨頭中,只有格力電器則因渠道變革與行業消費降級壓力,營收出現下滑,降了2.66%,凈利潤增速也僅為1.95%。
對此,格力市場總監朱磊解釋稱,上半年是在"以定力求質量,以質量謀長期",下半年將持審慎態度應對不確定性,但對長期發展始終保持堅定信心。
若進一步觀察白電行業結構,可發現二線白電企業雖上半年的絕對值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偏弱:海信、美菱、TCL智家上半年收入分別同比1.4%、+20.8%、+5.7%,其中長虹美菱增速較快,但利潤增長承壓,僅0.3%。
整體來看,白電行業格局已清晰呈現"頭部企業收割主要紅利,中尾部企業增長穩定性偏弱的特征。
與白電的景氣上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廚電行業上半年承壓顯著,相關上市廚電企業大多出現業績下滑。
核心癥結在于,廚電行業對房地產市場依賴度更高,新房需求始終未現周期性釋放,這對高度依賴前裝屬性的集成灶市場沖擊尤為劇烈;疊加消費分級加劇引發的價格競爭激化,共同導致廚電行業整體業績承壓。
企業層面,傳統分體式灶具企業憑借品牌與渠道優勢,營收降幅相對可控:老板電器營收同比v2.58%、華帝股份降了9.71%。但火星人、億田智能、浙江美大、帥豐電器這個“集成灶四小龍”陣營顯然就不這么幸運:營收降幅均超40%,凈利潤降幅超80%,其中億田智能、火星人更首次出現虧損。
很顯然,即便有新一輪需求刺激政策的驅動,但部分細分領域的周期限制因素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性改善。
國補效力或邊際下滑,下半年考驗更重!
盤點過去的成績,并不是要以結果論定誰更強,而是透過這些既定的蛛絲馬跡,預判未來。
事實上,盡管在外部刺激和內生突破雙重驅動中,家電產業上半年確實出現了一些可觀的結構性機會,但對此,奧維云網總裁郭梅德曾警示,產業正面臨“天時、地利、人和”紅利消退的挑戰:消費謹慎、人口下降、地產疲軟致行業進入限量存量期,國補效應減弱且透支未來市場,傳統支柱品類承壓,而趨勢性新品類尚未形成有效支撐。
眼下或許可能會慢慢顯露出來的現象是,新一輪國補政策效力的邊際下滑,這一變化在家電企業上半年季度表現中已露出端倪。
除海爾智家相對穩定外,即便是美的二季度的收入增速也從一季度的20.6%降至11.0%、凈利潤增速則從38.0%降至15.1%;二線白電增長的穩定度更是偏弱,海信、美菱、TCL智家二季度單季度收入分別同比-2.6%、18.92%、2.36%,利潤總體承壓。
奧維云網(AVC)此前也曾預測,受多重因素影響,2025年全年家電零售額增速或將收窄至0.2%,第三、第四季度預計將連續下滑。
這意味著,下半年或許才是檢驗家電企業多元化轉型成效的關鍵期?;诖?,判斷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在于厘清誰的"底牌"更具優勢、誰的發展步伐更為穩健。
家電江湖博弈:頭部穩資源、二線玩突圍
美的無疑是多元化協同增長的標桿。其業務結構中,智能家居作為核心支柱貢獻超六成收入,且保持13.31%的增速;非家電業務更是多點開花――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筑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三大板塊收入分別增超28.6%、24.2%、8.3%,多元化增長布局一目了然,且非常契合“制造+智能化”的遠期大趨勢。
業務多元成效愈發清晰之時,美的的全球化進攻之勢也是愈發兇猛上半年海外業務占比提升至42.5%,收入增速17.7%跑贏整體,港股上市的紅利效應顯著。
而隨著資本與品牌國際化加速,美的下半年不再滿足于"產品出海",試圖通過"供應鏈出海"構筑更深壁壘。日前,其旗下供應鏈科技企業安得智聯已向港交所遞表,計劃整合"跨境物流""國內集散""海外集配""智能裝備""供應鏈數字化"五大解決方案,目標2025年完成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埃及、墨西哥6國生產物流網絡全覆蓋,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更穩定的供應鏈支撐。
海爾智家則計劃繼續深化三大戰略變革,一是聚焦明星爆款與多品牌協同,減少SKU,提升SKU組合效率,各品牌精準定位覆蓋不同用戶群體;二是持續推進AI與數字化變革,把AI和數字化工具嵌入全流程,實現降費提效;三是堅持全球市場多元化與本土化布局,加速構建“中國+N”“本土化+區域化”全球雙軌供應鏈體系,提升供應鏈韌性和交付效率。
壓力相對明顯的格力正通過渠道與產品雙輪發力:計劃2025年完成3000家門店改造升級,擴大"董明珠健康家"全國覆蓋,以"新媒體IP品牌+全域渠道"構建協同體系;同時持續推出悅熱泵洗護機、超凍平嵌冰箱等新品,以技術創新推動非空調品類增長。
不同于龍頭企業在供應鏈、品牌端、高端化上的集體發力,二線以下玩家其實更側重摸索顛覆性新技術實現產品的鮮明差異,以此彌補自身的全局短板。
譬如,海信以技術創新為錨點,發布全球首款高端RGB-Mini LED電視U7S Pro,自主研發全球首顆RGB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構建技術閉環;基于星海大模型打造AI空氣、AI洗護等五大垂類智能體,探索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技術落地,堅持全球化自主品牌路線。
TCL家電以智屏為基礎構建"四核為主、連接為輔"場景生態,布局LCD+創新技術、MLCD、印刷OLED等多元顯示技術路線;以前瞻的情感交互終端為延伸,依托伏羲大模型重構產品體驗,夯實全場景智慧健康生活戰略。
值得關注的是,以小米智家為代表的"人車家全生態"玩法,正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顯著競爭壓力。小米財報顯示,二季度其空調出貨量同比增超60%至540萬臺+、冰箱增了25%至79萬臺+、洗衣機增超45%至60萬臺+,甚至能與格力在空調線上市場一比高低。無論勝負,小米空調銷量逼近格力已成事實。
而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市場站穩智能家電頭部陣營后,小米家電的出海進程正在提速。2025年是小米大家電+新零售出海元年,下半年計劃推進歐洲市場布局,并將冰箱、洗衣機引入東南亞,海外大家電主打高端化;同時以新零售為核心引擎,計劃5年建設1萬家海外小米之家,采用"直營+本地代理商"混合模式,強化"人車家全生態"的全球化滲透。
在轉型緊迫性更重的廚電市場,目前老板電器自研的AI烹飪大模型"食神"用戶數已突破540萬;為深化AI商業化落地并拓展技術邊界,不久前其進一步成立了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方太引領新推的隱形油煙機,則釋放出了智慧廚房的新風口。
很顯然,在周期迭代的大浪潮中,家電企業都在努力跳出傳統制造的“舒適區”,試圖在這個賽道描畫出穩定的增長“新曲線”。只是這一戰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多的挑戰將持續發生。
來源:松果財經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6433-0.html家電產業上半年整體呈現積極態勢,下半年市場爭奪加劇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追覓科技擬在德國柏林布局大家電整機工廠
下一篇: 9月電視、顯示器、筆電面板價格預估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