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進入“快車道”,綠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底色。以“以舊換新”為例,政策在出臺時就帶有鮮明的“低碳導向”。通過差異化的國家補貼政策,大量綠色、節能的家電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既釋放了消費潛能,又助力了節能減排。今天(8月2日)的《年中經濟觀察》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感受“以舊換新”背后的“含綠量”。
都說新空調綠色節能,但到底能省幾度電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某家電企業的研發中心實驗室,委托工作人員做了一次新舊空調的能耗對比實驗。為了保證此次實驗的客觀公正以及可比性,工作人員選擇了制冷能力同為1.5匹的新舊兩臺空調,并且放置在同樣的一間實驗室內,來分別測試它們將室內溫度從30℃降到26℃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耗電量。
原本以為是一次很簡單的實驗,但由于實驗室面積超過30平米,加上舊空調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實際制冷能力嚴重下降,整個實驗用時近9個小時。極致的實驗室環境中,新舊空調展現出的巨大能耗差異讓工作人員也感到很意外。專家表示,新一級能效的空調從30℃降到26℃用時44分鐘,耗電量是1度;老空調用時是8個小時,耗電量是5度。英國能源智庫恩伯發布的報告指出,“換新”空調一年將為中國消費者節省的電費開支高達9.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67億元。
在江西省德安縣,周女士前不久剛換了一臺新空調。通過以舊換新補貼,她不僅享受到空調購機優惠,每年還能節省一大筆電費開支。在湖南寧鄉,廖先生一家今年搬進了新房子。在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家里的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幾乎都換成了新款。讓廖先生沒想到的是,新房面積是以前的兩倍多,但電費卻沒有以前多。
家電企業重心轉向綠色生產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消費者更加青睞節能家電產品,不少家電企業也紛紛把生產重心轉向一級能效產品線。
在支持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方面,政策明確:一級能效產品補貼售價的20%,二級能效補貼15%。在“綠色指揮棒”的帶動下,家電企業和消費者對更節能的家電產品來了一場“雙向奔赴”。
這段時間,在位于四川綿陽的長虹智慧顯示工廠,高能效電視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平均每1分鐘就有1臺85寸的一級能效智能電視下線。這條產線是去年底企業投資近千萬元,在原有產線基礎上改造升級而成,在滿產情況下,日產能超過2000臺。
記者在青島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看到,這里的一級能效產線同樣在加速運轉。整座工廠年產能達到100萬臺,平均每10秒就能下線一臺冰箱。該工廠已于去年把生產線全部升級到了一級能效。工廠負責人介紹,受益于國補政策,今年整體訂單同比增幅10%。根據在售情況統計,目前市面上的海爾冰箱90%以上都是一級能效產品。
設備更新帶動節能降碳 激發綠色生產力
除了消費端的“以舊換新”外,制造端的設備更新同樣在上演節能降碳的綠色實踐。今年上半年,2000億元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成為了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支點,鋼鐵、冶金、水泥等傳統產業加快推進既有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打造綠色生產力。
眼下,在江蘇江陰,興澄特鋼正借力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東風,實施鼓風機汽改電及總降擴容改造項目。記者在生產車間內看到,曾經運轉多年的汽動鼓風機已被盡數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巨大的“電動心臟”。
面對近3億元的改造資金,企業原本面臨不少壓力,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支持剛好解了燃眉之急,讓企業下定決心淘汰舊設備。目前,該項目改造整體進度大概在75%,預計在明年二季度全部完工。改造完成后預計年節能量為12.52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3.3萬噸。
設備更新激發綠色生產力。今年恰逢鋼鐵行業首次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據企業核算,明年該項目改造完工后,減排的二氧化碳以每噸70元的市場價計算,預計將為企業帶來2000多萬元的碳資產。
在老工業城市湖北黃石,銅山口礦投入6300萬元建設的“智慧礦山”項目今年正式投用。設備更新和升級,不僅讓老礦山年均銅產量增長了10%,每天的耗電量也從2.4萬度下降到現在的1萬多度。在設備更新特別國債資金的牽引下,大冶有色金屬集團同步配套2.06億元,對包括銅山口礦在內的三座老礦山開展數智化和節能改造。
今年上半年,湖北黃石聚焦礦山、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的節能技改,累計獲得國家設備更新資金5.1億元,撬動工業技改投資24億元。全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4-6095-0.html家電企業節能降碳的綠色實踐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華帝出“長期主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