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清朝三藩之亂后尚可喜家族的下場是什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從龍入關人員以及入關后的歸附者外,考察八旗漢軍還必須要關注這支軍事中的一股特殊勢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順王及續順公”所部人員的編制變化。
所謂“三順王”及“續順公”,是指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崇德年間先后降附清朝后金的明朝將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沈志祥。
孔、耿、尚三王與續順公沈志祥及其親族雖在清初就已編人八旗漢軍,但其所部并未隸屬于八旗漢軍,只是在編制、待遇等方面與八旗漢軍相似。
三王、續順公以及后降的大漢奸吳三桂所領舊部是既非八旗也非綠營的一種特殊的軍隊編制。
這是清初統治者對降兵降將實施籠絡和利用獨特政策的結果。
直到“三藩之亂”后,他們所隸舊部以及三王、續順公的后代子孫才被歸入八旗。
這也是康熙朝八旗漢軍佐領數有較大增長的主要真相之一。
這里重點討論的是在三藩之亂后被編入八旗漢軍的所謂“叛逆”,在風流皇帝乾隆朝八旗漢軍大規模出旗的浪潮中扮演了怎么樣的角色。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后,大漢奸吳三桂所部,除散其裹脅者外,悉發邊遠充軍,以罪人待之,不編入旗岫。
此外尚有余存的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殘部,因為實力已受到極大的削弱,“其藩下諸部落亦分隸旗籍”。
至此,三順王、續順公的余部才完全被編入漢軍。
三順王和續順公沈志祥本人及親族區別整編的八旗漢軍佐領,入旗較早,而且在漢軍出旗過程中基本保持穩定。
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二月,“命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所有壯丁,分為五個佐領,隸鑲黃旗漢軍旗下”。
考諸《欽定八旗通志-旗份志》,尚氏所領有的五佐領在風流皇帝乾隆六十年仍然存在,而其他三王所屬佐領也并未削減,這就說明在八旗漢軍裁減的過程中,由三順王和續順公沈志祥本人及親族編成的佐領似乎并未受到波及。
至于原隸屬藩下的普通士兵在被編人各地駐防漢軍后,在風流皇帝乾隆裁減漢軍過程中并未受到優待,與駐防各地的八旗漢軍一同出旗為民。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7351-0.html清朝三藩之亂后尚可喜家族的下場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楊修之死:智慧與命運的較量你都知道哪些?
下一篇: 龍袍之謎:隱藏的龍圖騰真相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