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即季札。姓姬,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人們稱他為“公子札” , 是一位與焦溪歷史淵源有關的古代賢人。因為他的封地在延陵,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延陵季子。
季子雕塑
季子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有遠見卓識,還極重信義。是當時的賢者。季札的父親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其中以他德行最好,極受人愛戴。壽夢一直想把王位傳給季子,但季子都堅決推辭不受,一定要將王位讓給兄長。壽夢無奈只好留遺言說要讓他們兄弟相沿,承襲王位。季子便躲藏在山水之間種田,直到長兄死后,又有人推他作皇帝。他一心遵循禮法,固辭不受,遠遁山林。讓位與兄長的兒子。
季子的外交能力十分出眾,對音樂的鑒賞評論能力也十分卓越。有一次他代表吳國出使魯國,在魯國季札聽到了周樂,他不僅欣賞的了音樂,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讓眾人都十分驚奇。眾人不解,他便將聽到的音樂中所蘊含的道理一一講解給眾人聽。口才、參悟能力令眾人心折。并借此機會,傳達了吳國與諸國友好往來的心愿,使諸國同好吳國。
季子去世之后,葬于江陰申浦,墓前有傳說是孔子親筆所書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史稱十字碑。現如今,每年都有許多同袍身著漢服在季子墓前祭奠季子。
季子廣交賢士,為當時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并且他的品德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季子掛劍臺
位于徐州泉山區云龍山的山麓之上有一塊巨大的青石碑,石碑的中間刻著“掛劍臺”三個字,碑的兩邊亦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聯是“脫千金劍兮掛丘墓”,這便是著名的季子掛劍臺,是徐州著名的名勝古跡。
季子掛劍臺圖片
季子,名札,春秋時代吳國人,為吳王壽夢之子,因封地于延陵,又稱延陵季子,其人品德高尚,才學淵博,富有遠見,結交當世有能之士,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吳王余祭四年的春天,派遣季子由魯國開始出訪各國,季子在出訪途中路過徐國,受到徐國公的熱情接待,國君當時看到了季子掛于腰間的佩劍,見寶劍精美絕倫,甚是喜愛,但是又不好意思開口說,便作罷,季子卻把一切看在眼里,就在心里暗暗做了決定,等出訪其他國家的任務完成后就回來吧寶劍贈與徐國公。
可是,世事無常,等到秋天的時候,季子出訪他國回到徐國時,徐國君已經薨世了,就葬在徐國都城的郊外,季子心有惋惜,當即解下佩劍送與徐國現任國君,現任國君不敢受之,季子便又來到了徐國國君的墓前將那把佩劍掛在了墓前的一棵樹上,季子的隨從感到疑惑不解。
季子解釋說道,“我當時雖然沒有與國君做任何允諾,但是我的內心已經暗暗做了決定要把寶劍送給國君,雖然現在他已經去世了,可是我還在,我內心所做的承諾也還在,便是要守信于國君,這便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徐國子民聽說后,紛紛作詩歌贊賞他。
延陵季子出游
延陵季子有一日外出去觀光游水,沿路欣賞美景走了許久,走著走著卻在旅行的途中看見路上有別人丟失的金子。季子看著金子,在撿起與不撿起之間糾結了好一番,撿起好像有失他的身份,不撿這么一塊金子又有些可惜。此時正值盛夏五月,天氣炎熱,知了在樹上鳴叫著。
季子像
過了一會兒,前方聽著有腳步聲傳來,原來路上有一個人過來了。這么熱的天那人卻披著羊皮襖背著柴經過這里,想必是要去集市上販賣。季子轉念一想,不如讓這個人撿起來好了,于是對著那人說想請他把地上的金子撿起來。
季子心想,對方是小商販,應該不會在意這些的。再者,如果他想要這塊金子,不如給他也好。
可是沒想到背柴的人卻是一愣,把鐮刀狠狠丟到地上,眼睛一瞇,將手一甩非常生氣的指著他說:“你這人看起來地位很高,怎么眼光那么膚淺?你的外貌看上去如此高雅,衣著華麗,說話怎么那么粗俗?這五月天,我披著皮衣背柴,難道就是為了撿人家丟失的金子的人嗎?”
季子頓了頓,忙向他道謝賠不是,想了想又想請問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說:“你是個只看外表的人,我不過是個無名之輩,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
接著就走了。
這個故事甚是有趣,季子讓他撿起地上的金子都不肯,不過這也告訴我們,人不能光看外表而忽略他的內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5642-0.html【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季子是誰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