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隋之后,中國中央政權幾個英名垂史的皇帝連續進攻這個王國,歷經四代,終于將這個王國最后消滅。
征高句麗之戰,歷來被史家們咒罵為不恤民力,勞師遠征,甚至被罵為侵略行徑,是隋唐貴族對弱小國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認為這是毫無必要的征討。
果真如此嗎?網絡配圖 翻開隋唐史,征高句麗之戰占據著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開始,中國就將征討高句麗做為國家的一項長遠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執行。
盡管多次面臨失敗,盡管可能導致國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戰略目標:征服高句麗。
讓我們先看看隋唐時代讓全體中國人付出高昂代價的征高句麗之戰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滅陳統一全國后,就將征高句麗做為一項戰略任務提了出來。
他在給高句麗的詔書中說: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公元598年,高句麗王率騎兵萬余進擾遼西,隋文帝即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
漢王楊諒率陸路隋軍出山海關,時逢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軍中疫病流行,雖勉強進至遼水,已無力戰斗。
水路隋軍由周羅喉率領,自東萊出海,直趨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
于是水陸兩路被迫退還,死者十之八九。
網絡配圖 隋煬帝楊廣繼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麗之患,一直在尋找借口討伐高句麗。
公元611年,隋煬帝以高麗不遵臣禮為由,下詔征討高麗,命天下兵卒,不論遠近,都到涿郡集中。
次年正月,全國應征的士卒全部到達涿郡。
全軍共計113.38萬人,號稱200萬,統由煬帝親自指揮。
各軍首尾相接,鼓角相聞,旌旗相連長達千里,聲勢浩大,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三月,隋軍進至遼水西岸展開。
高句麗兵依遼水據守,數日后隋軍浮橋接成,依次渡河,殲滅東岸的高句麗軍萬余人,乘勝進圍遼東城,遼東城久攻不下。
六月,隋煬帝親至遼東城督諸軍攻城,同時命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等九軍共30.5萬人,越過高句麗諸城,向鴨綠水挺進,與水軍配合攻打平壤。
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采取誘敵深入的計策,邊打邊退,引誘隋軍,致隋軍疲于奔命,宇文述見將士疲憊已極,且軍中糧盡,平壤城又堅固難拔,遂被迫還師。
高句麗軍乘其后撤,從四面抄擊隋軍。
宇文述等且戰且退,至薩水被高句麗軍半渡擊之,諸軍皆潰,退至遼東城時僅余2700人。
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水軍經海道入大同江。
在距平壤60里處擊敗高句麗軍,乘勝以精甲4萬攻城,遇伏大敗,還者不過數千人。
煬帝第一次征高句麗以慘敗告終,上百萬人的生命葬送在遼河以東。
網絡配圖 高句麗得勝后,將數萬中國士兵的尸體筑成京觀,用恐怖的手段來威嚇中國人。
公元613、614年,隋煬帝又發動二次攻高句麗之戰。
皆以失敗告終。
隋煬帝狂征高句麗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后果,由于廣征丁夫,糜費巨大,加上修運河等工程,嚴重耽誤農事,造成大量壯丁死亡,以致出現男丁不足,役使婦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紛紛揭竿而起。
山東有一個自稱知世郎的王薄,利用人民反戰的情緒,作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鼓動百姓起事造反,天下大亂。
隋實際上間接亡于征高句麗之役。
只能說,隋煬帝太過于急躁了! 免責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4923-0.html不解之謎:隋煬帝為何對高句麗戀戀不舍?歷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