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熱血的革命黨人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和商量后,決定在湖北省武昌市發(fā)動一場兵變。這就是著名的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時間是1911年10月10日,舊歷八月十六日。因為那一年剛好是辛亥年,所以武昌起義時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現(xiàn)了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開端的地位。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后所組織發(fā)動起來的最成功的一次起義活動。
武昌起義劇照
吸取了黃花崗起義等前十次起義的失敗教訓,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將目光投向了長江流域。他們計劃以武漢為中心在湖北地區(qū)發(fā)動一場兵變。武昌起義時間在二十世紀初期,舊歷辛亥年,清朝宣統(tǒng)三年,所以武昌起義的劃時代意義不言而喻。
在武昌起義中,蔣翊武被任命為武昌起義的軍事總指揮,孫武擔任參謀長一職,劉公為總理。起義軍在占領并控制了武漢三鎮(zhèn)之后,成立了湖北軍政府,革命黨人黎元洪被推選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革命黨人還動員各省民眾起義,積極響應辛亥革命的號召。武昌起義的勝利迫使腐朽的清朝政府走向滅亡,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雖然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之前做了精心的準備,認真籌備策劃。但是于10月10日發(fā)動的武昌起義的時間卻是臨時決定。10月9日,革命黨人在俄國租界里秘密制造炸藥時,不幸爆炸,秘密組織暴露,革命黨人被捕入獄。情急之下,組織決定當天晚上發(fā)動起義,但是因為武昌城內戒備太過森嚴,各地革命黨人之間無法取得聯(lián)絡,便只好改在10日晚上開始行動。
武昌起義的意義
武昌起義是歷史上的一次大事件,所以武昌起義的意義也是非同凡響,尤其是對革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下面,本文會從以下三個方面說明武昌起義的意義。
武昌起義畫像
武昌起義的意義之一是加快了清王朝滅亡的步伐。在武昌起義之前,一直都處于封建的統(tǒng)治之下,清王朝日趨腐朽,簽訂了各種讓人憤怒的條約。而武昌起義之后,各省獨立,脫離清政府的統(tǒng)治,給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革命軍勢破如竹,最后把小皇帝拉下馬來。
武昌起義的意義之二是促成了全民族的大團結。國難當頭,大家愿意拋棄一切私人恩怨,只有一腔的愛國熱血。武昌起義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心,不愿意再讓洋人的走狗統(tǒng)治自己。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后來,大家一起結束了的帝制。雖然最后沒有擺脫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但是能夠把封建帝王拉下馬,也是很厲害的勝利。
武昌起義的意義之三就是促成了的法治。雖然說一直以來法律條文簡陋,民眾的法制意識淡薄,但是武昌起義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武昌起義之后,便有頒布法律的構想,跌跌撞撞地走上了一條法治的道路。
但是,武昌起義也有自己的缺點,比如說革命的并不徹底,讓封建舊勢力的元老黎元洪擔任都督便能夠體現(xiàn)出這一點。
武昌起義口號
口號或者標語這類的存在在社會變革或者政治運動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它的產(chǎn)生總是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與社會環(huán)境。在近代史中辛亥革命有著重要的地位,辛亥革命的開端就是武昌起義,可以說武昌起義在近代史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而在武昌起義時期產(chǎn)生的口號,對武昌起義起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武昌起義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輿論導向作用。那么武昌起義口號有哪些呢?
武昌起義圖片
武昌起義的導火索是保路運動,在保路運動中有“破壞保路“等口號,這引領了社會的風向,體現(xiàn)了革命黨人斗爭的焦點,在這樣的矛盾中最終促成了武昌起義,由此可見該時期的口號促進了武昌起義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在武昌起義時期會有類似于”熱烈慶祝湖北軍政府誕生“這樣的口號,這既體現(xiàn)了當時的政治背景與社會現(xiàn)狀,又隱隱體現(xiàn)了社會的發(fā)展動向,從其中能夠看出當時的社會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問題上,為現(xiàn)在研究武昌起義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1/212下一頁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4784-0.html武昌起義的口號及武昌起義的意義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