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于建章宮中修建高達20丈的承露盤采集天地之甘露,再和玉屑飲之。露水解決了水的安全、清潔的問題,添加玉屑解決了補充微量元素的問題,將安全的水變成了健康的水。
只是漢武帝的健康“飲水機”耗資極其巨大,非鼎盛期的帝王不能享用。而且玉屑雖然經過了研磨,但是畢竟顆粒很大,因而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應該也是非常有限的。
天下最輕的“御用泉水”
無獨有偶的是,清代的乾隆也是一位重視健康飲水的皇帝。當年乾隆皇帝為了尋找好水,尋遍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個地方,總要看看那里的水如何,并親自驗證,于是就會在乾隆的記憶中,形成排名。
清代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乾隆皇帝以銀斗精密測量全國各地水的重量。有一次偶然出巡北京玉泉山,發現那里有一泓泉水,命人把水帶回宮去,并親自檢驗。結論是北京玉泉山的水每斗重一兩,為天下最輕,口感最甜。乾隆皇帝將玉泉山泉賜名為天下第一泉,還親自寫下了碑記,封為御用泉水。從此,皇宮里每天的生活用水都從玉泉山的泉水取,乾隆皇帝每日也必飲玉泉水。為什么玉泉山的水這么好呢?一是因為輕,輕則不含有毒有害雜質;二是因為它是山泉,經過了玉泉山體的浸潤,各種有益的礦物質成分溶解于其中。凌子越
近日,電影《一代宗師》熱映,再次引發“功夫熱”。一直以來,功夫是文人墨客、影視劇導演創作的靈感源泉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示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
在套路紛繁、蔚為大觀的武林生態中,武術有哪些源遠流長的門派,又有哪些寫進武林歷史中的“一代宗師”?
少林派:剛柔兼濟,以剛為主
少林派是中原武術中范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于中岳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后魏孝文帝大和年間(477年-499年),達摩大師從梁國北來,面壁于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而功成,遂傳《易筋》、《洗髓》二經,創立少林武術。這個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但卻與史實不相符,現代學者已經證明這不過是傳說。
歷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為西域高僧跋陀(又稱佛陀)所建的。后來,達摩才來到寺中。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并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始于隋唐之際。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作戰,少林武僧應邀相助,活捉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電影《少林寺》的歷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后,對13位僧人大加賞賜,少林寺再度興旺起來,少林武術也開始繁榮興盛。
從宋到元,少林武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元代福裕禪師匯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術的特點日漸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時,少林寺曾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啟五年(1625年)樹立“少林觀武碑”,成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后期,少林武術漸從以棍法為主轉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間拳種,集天下武術之大成,形成剛柔兼濟尤以剛為主的少林派。清代康熙年間(也有的說是雍正年間),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義士“謀逆”而將其焚毀,并嚴禁民間練武,少林武術轉入地下狀態,成為南少林的一支。
武當派: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據明末清初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武當派為宋人張三豐所創。據說張三豐是北宋末年武當山的丹士(道士),徽宗召他入京,道遇賊人,夢中元帝授其拳法,次日張三豐孤身殺賊百余人,遂創立內家拳派。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3937-0.html古代皇帝的ldquo;健康水rdquo;:漢武帝喝露水加玉屑是真的還是假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