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物專家史樹青先生曾在《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一書中提到:1973年5月,史樹青隨中國出土文物展覽代表團赴法。
前往巴黎東南70公里的楓丹白露的一座行宮參觀,法國人稱為楓丹古堡。
1863年,三世在此另建中國館,這里收藏著法國侵略軍當年從圓明園劫去的大量珍貴文物。
中國館門前有倆石獅,館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從圓明園劫奪去的。
中國館室內金漆桌案及多寶格上,陳設有商周青銅器,明清官窯瓷器 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蓮花大碗,、、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藍熏爐 宮熏、尊、觚、吊燈,各種玉雕,各種如意、盔甲和絲繡等物,尚有成對大象牙、成對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瑪瑙、珊瑚、水晶、文竹、黃楊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藝品。
宮廷肩輿 輦一抬,據說,此肩輿被劫運法國后,的王后曾乘坐過。
1890年 十六年,薛福成出使法國,在巴黎東方博物館中國室見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 青玉方印;一曰圓明園印 白玉方印。
1904年 光緒三十年,康有為游巴黎,在奇規昧博物館曾見過中國內府珍物及玉璽等,并認為是圓明園文物。
部分圓明園回購文物
●一只圓明園銀鑄獸面門環:
由我國已故著名文物鑒定專家秦公先生牽線,由中國歷史博物館購入成為該館的館藏之物。
圓明園四件獸首
●一對乾隆銀鋪首 銀鑄獸面活門環:
于2003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被國內買家購得,此物原為圓明園長春園玉玲瓏館陶嘉書屋之物。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由北京文物公司斥巨資從香港拍賣會購回后捐贈給首都博物館,現在首都博物館館藏之物。
●四件獸首:
牛首、虎首、猴首、豬首等4件銅獸:由保利藝術博物館購回。
●霽藍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
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中亮相,該拍品是圓明園陳設之物,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類品種實屬罕見。
部分圓明園流失國寶
●《女史箴圖》
此畫由東晉顧愷之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一文所繪,宣揚宮廷婦女應遵守的道德規范。
全卷共12段,現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
《女史箴圖》被譽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無上珍品。
進入后,更成為宮中秘藏。
圓明園成為繼紫禁城的另一個政治中心后,《女史箴圖》珍藏于此。
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時,《女史箴圖》先被英軍盜運回國,后經多次轉手,現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
●《四十景圖》
圓明園四十景包括正大光明、勤政親賢、方壺勝境、蓬島瑤臺等。
四十景圖由當時最知名的宮廷畫師唐岱、沈源等歷經十一年繪制而成。
由乾隆御筆題詩,工部尚書汪由敦書寫,蓋有圓明園寶等99顆圖章。
繪工精美,書法飄逸。
這套四十景圖采用西式筆法,完整真實地反映了圓明園的四十景面貌。
王道成評價說。
1860年,這套彩繪圖被盜運回法國,現藏法國國立圖書館。
【歷史解密】圓明園遭遇四劫方成廢墟
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火燒圓明園后,圓明園四十景仍剩下超過13處的景觀,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壞。
此后100多年,遭難的圓明園是如何歷經火、木、石、土四劫,而徹底變為一片廢墟的呢?知名圓明園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專家王道成向本報揭示了歷史真相。
1860年:火劫
1860年,圓明園遭焚毀,建筑絕大多數被燒毀,花草樹木也遭到嚴重損害。
十二年,清廷調查后發現圓明園尚存13處景觀。
比如方壺勝景、蓬島瑤臺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國人沒有船,燒不到。
王道成說。
1860年后,圓明園的中國園林部分并未成為一片廢墟,有些建筑還保存得相當完整。
但這場劫掠和焚燒,是這座名園災難的開端。
八國聯軍入北京:木劫
王道成認為,目前并無史料證明八國聯軍曾進入圓明園劫掠,真正讓圓明園遭受木劫的,是清王朝駐守西郊的敗兵游勇和地痞流氓。
這次的破壞主要是大量古樹被砍伐,甚至燒成木炭拿出去賣。
同時,殘余的陳設被洗劫,幸存的建筑物被拆毀。
這些劫掠和損壞,已無數字可考。
從此,圓明園的古樹破壞殆盡。
但此時,圓明園的山形水系仍然沒有遭到破壞。
北洋軍閥時期:石劫
清王朝覆滅后,軍閥、官僚、政客乘機對圓明園的石料巧取豪奪,民間也有人肆意取用了圓明園的石料。
比如,軍閥王懷慶把圓明園的一些石料拉走,修自己的達園。
撫順張作霖的陵墓也用了不少圓明園的東西,燕京大學的翟牧師從圓明園私拆走了一對華表,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
1917年至文革:土劫
1917年后,一些農民開始進入圓明園,山形水系開始遭到破壞。
新中國成立后,進入圓明園的農民越來越多,破壞也越來越嚴重。
據1980年統計,圓明園里共有7個生產隊,農業人口2000多人,住戶有270多家。
農民進了圓明園后,為了種水稻,要挖山填湖,因為水深了水稻種不出來;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為了在圈里養豬羊,要挖山墊圈。
圓明園的山形水系,其實是近幾十年才破壞的。
王道成嘆道。
【學者追憶】1975年圓明園初見印象
1975年,王道成應頤和園之約,為頤和園寫書,考慮到三山五園的整體性,王道成提出去圓明園看看。
一輛吉普車載著王道成和三位專家來到當時的圓明園舊大門口,車子就沒路可走了,王道成一行只好下車步行。
商量著,先去看看福海,因為那里是圓明園的中心。
那是一個夏天,我們走進去,觸目所及,完全跟農村一樣。
王道成回憶說,園子里到處是矮小的農民住房、瓜棚豆架,一幅的景象。
我們直奔福海,入目是一片稻田,邊上幾棵大柳樹,耳邊是田里青蛙的叫聲,和柳樹上的蟬鳴。
回想當年史籍對蓬島瑤臺神仙境界般的形容,王道成已無法想像此地原先的模樣。
禾黍,人世滄桑。
王道成的腦海里只有這八個字。
【發現】圓明園閣樓照片美國露面
發現地: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地下倉庫
發現者: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羅哲文
這是圓明園燒毀當天的一張照片。
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翻出了一張已經泛黃的老照片。
這是我1999年去美國波士頓的一家很小的博物館時翻拍的,好多老照片就堆在地下室倉庫里。
羅老回憶說,當年他受邀赴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 PEABODY ESSEX MUSEUM整理來自中國的老照片。
羅老介紹說,從照片上看這個建筑造型奇特,是一座兩層重檐的閣樓形建筑。
屋頂是琉璃瓦黃剪邊六角攢尖頂。
最為奇特的是臺基為六角星形平面,臺階置于星角之間。
我曾查考了圓明園現有的圖像資料,尚未找出這一建筑的位置,因為沒有焚燒之前的準確平面圖紙。
像這樣六角星形的平面在圓明園中十分罕見。
照片背面的手寫體英文顯示,這張照片拍攝于1860年10月18日。
而這一天,正是歷史上記載的火燒圓明園的第一天。
我很老實地告訴他們,這張照片的價值很大,建議他們以后結集出版。
后來他們每天就只許我看一小時,又趕上感恩節和管理者放假,很快就沒有時間 讓我看了。
羅老至今念念不忘那些無緣見面的老照片。
【思考】圓明園文物為何難回歸?
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牛憲鋒曾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零距離直面流失的后,他感慨地寫道:只有與流失國寶面對面的時候,對于歷史的回憶,殘缺的藝術及其依舊微芒綻放的文化之光,才會有徹底的覺悟和生動的靈感,這不啻為一個悲喜交加的魂魄打擊。
但是時隔100多年,如何讓眾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回歸,卻是一個十分困難的課題。
羅哲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文物外流一般來說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外國侵略者偷搶出去的,應依據《國際法》無條件還回來;一種是私下賣出去的,很難找回來,如果再倒手幾次就更難要了,可以等時機合適時,以民間交流的形式要回來;還有一種是政府贈送的,包括清政府、北洋政府等等,你就不能往回要了,除非兩國文物相交換。
2003年,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從一位美國私人收藏家處尋訪到火燒圓明園時流失海外的豬首銅像,經過艱苦的談判,美國人同意轉讓,最后由澳門企業家何鴻捐資近700萬元人民幣購回。
圓明園漢白玉文物
牛憲鋒告訴記者,雖然還有回贈和討還兩種方式,但目前文物回國較常用和直接的方式還是回購。
由于流失文物大多散落民間,只有進入市場、拍賣會等流通渠道,文物才會露臉,才有可能被國人發現。
目前,專項基金根據兩個標準關注流通領域中的流失文物,一是有較高藝術、文化價值的流失文物;二是有特殊歷史背景和含義的流失文物,如被搶奪和盜鑿的文物。
比如2003年回購的豬首,既體現了當時的工藝技術,也有特殊的戰爭歷史背景。
依據這兩個標準,專項基金從2003年至今,已接洽了一二十件流失國寶,結果有成有敗。
牛憲鋒認為,目前一些你搶了我的,就必須歸還的觀點太過簡單,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因為海外博物館畢竟只是文物傳承鏈上的收藏者,而非掠奪者。
但他強調,我們不能放棄觀點和立場——希望海外博物館承認中國流失文物屬于中國文化范疇,與之展開協商,希望能回到原址保護。
所持的依據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在起源地保護文化財產原則,文物不能脫離原屬地的文化氛圍和文明序列,否則將降低文化價值,尤其原址的破壞毀滅將不可挽回。
但他也坦承,作為民間組織,專項基金目前所能做的還僅限于合作協商層面,比如將文物請回國舉辦展覽等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2-1571-0.html圓明園曾遭遇四劫:圓明園到底流失多少文物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