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近日,2024首屆中國(縉云)機床工具展覽會在壺鎮舉行。此次展會作為麗水市首個工業商貿類展會,匯聚了國內外的馬扎克、津上、海天、泰嘉、三合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最新產品與技術近200家頂尖展商,展覽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展位達500余個。涵蓋了金屬切削、激光焊接、數控系統、金屬成形、特種加工等多個領域。展會的舉辦,在展示智能制造領域的最新技術與裝備、為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一站式供需交流平臺的同時,也將助推機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具備國際水平的全國性專業機床工具展會對行業來說就是大象級別的,而山區小縣縉云下屬的壺鎮鎮在全國來說比螞蟻還小。這樣的小螞蟻為何以能撼動大象呢?
一人帶動一座城 承包銷售攪動一池春水
縉云縣隸屬于浙江省麗水市,位于浙南腹地??偯娣e1494.24平方千米,境內中山、低山丘陵約占總面積的80%,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區小縣。然而它卻有一個響亮的稱號——“中國鋸床之都”,壺鎮鎮則是核心產區。
浙江鋸力煌公司的成功是縉云機床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敢想、敢拼、敢投、敢超”是縉云機床行業企業家們的共識。
上世紀八十年代,壺鎮機床產業近乎空白。從無到有,就不得不提縉云機床產業的領頭人——浙江鋸力煌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鋸力煌公司”)創始人、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鋸床分會理事長李新富。
李新富原是壺鎮的一名民辦教師,1983年他辭去工作,創辦三合農具廠,生產銷售農用鐮刀,憑著勤勞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為了擴大生產,將賺來的錢全部買了產房和設備,但由于對經營和技術尚未全面掌握,沒多久就虧了個精光,還倒欠了幾百萬元。在無路可走的時候,他于1995年去北京參觀了一場機床展,從中看到了商機,東拼西湊借錢購買了一臺舊鋸床?;貋砗笈c技術工人一起拆了裝,裝又拆,反反復復研究了3個多月后,終于下線了縉云縣第一臺帶鋸床。
開始鋸床銷售都是派采購員上門銷售的,不僅被動,成本高,而且很難核算。李新富經過反復思考后決定推行承包銷售,就是將企業生產出來的鋸床定價后,銷售全部包給推銷人員,賣的高低,賣不賣的出去,都是銷售人員的事,虧本和盈利直接與銷售人員掛鉤。
沒想到這樣一改,充分調動了銷售人員的積極性,鋸床供不應求。銷售人員也因此大賺了一筆,出去賣鋸床成了壺鎮人的一種流行。在李新富的帶領下,壺鎮的鋸床、拉床等機械裝備以及上下游產品、工具等企業遍地開花。
截至2023年底,機械裝備產業及相關配套企業有150多家,相關從業人員超30000人。產業在國內外設銷售網點近2000個,營銷人員近20000人。
十年磨一劍 民營企業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從2000年賣出的第一臺產品2000元,到今年賣出的一臺4000萬元,整整翻了2萬倍;國內道路上跑的汽車中90%以上剎車支架一定是我們企業生產的機器加工的;在全國拉床行業從業人員共500多人,我們企業就有300多人……
浙江暢爾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暢爾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綠高,如數家珍般講述著企業取得的一件件輝煌業績。然而,這些業績的背后卻是充滿著無比的艱辛和壓力。
林綠高是縉云縣城人,醫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壺鎮鎮醫院當醫生。經過幾年的臨床實踐,他成為了壺鎮鎮小有名氣的骨科醫生。與妻子結婚時老丈人家陪嫁了一幢房子。但由于當時比較窮,借了幾萬元錢裝修了樓上兩層居住。老婆就利用樓下兩層空房,為別人代加工配件。當時花了1000元錢買了一臺機床的零部件,組裝了一臺機床,用于加工。由于利潤很低,后來就停產了。
“在處理機器時有人出了2000元錢要買那臺舊機床。于是我敏銳地感到做機床有前景。”林綠高從此投身機床行業,辭去了醫生工作,潛心研究起了機床,并瞄準了高端拉床、數控專用機床、機器人集成智能化成套裝備研制,如用于航空發動機等榫槽加工的數控高速拉床、大噸位上拉式立式內拉床。
隔行如隔山,對于一個沒有點經驗的門外漢來說,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鍥而不舍地堅持,并不斷請來行業內的專家、學者的指導和培訓。注重科研團隊的培育以及科研經費的不斷投入,新產品一個個誕生。有了一定積累后,2008年林綠高他們向更高目標進發,向世界上最難的拉床發起挑戰。
“之后的10多年時間里,企業生產賺來的錢都投在了研發上,幾乎沒什么剩下的。資金最困難的時候,家里的資產能抵押,都抵押出去了,壓力山大。”林綠高坦言,直到近幾年公司效益才開始穩中向上。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電氣技術帶頭人呂磊是2024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默默扎根在電氣數控崗位17年,自主鉆研電氣自動化難題。曾先后參與了15項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智”造開發,負責10多項成果的電氣技術攻關任務,研制產品列入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4項,實現破壟斷、填空白、補短板,獲得授權軟件著作權5項。呂磊及其團隊在大型高精度數控拉削裝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四工位十二主軸聯動數控復合機床研制等多個項目的創新成果曾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浙江機械工業科技一等獎等獎項10余項。
目前,浙江暢爾公司已經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拉床成套裝備提供商。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浙江省“隱形冠軍”企業。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省部級科研項目。
百折不撓 從地方小企業發展到國內行業龍頭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總經理了,企業里什么事都由你自己作主!”
2012年的一天早上,“80后”李斌勝聽父親李新富這樣說后,感覺重任在肩。他說:“我爸賺99元就是成功,我只賺99元就是失??!因為我頂著‘企二代’的帽子,不進就是退。”
2006年,我還在上大學時,父親帶著我去歐洲考察,尤其是在參加德國機床展后,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我們的設備技術精度等方面跟他們差距不是一點兩點,而是太大了。李斌勝介紹說,我們當時的設備還處于最早期的階段,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參數,都是靠有經驗的工人手動調節設備參數,對人的依賴性很強,所以導致同一臺機器由不同的工人操作,日產量和鋸條壽命的差異也非常大,難以保證鋸切性能與效率的一致性。我們的企業如果不盡快跟上標準化生產的腳步,很快就將會被淘汰。
2007年,我大學畢業回公司當總經理助理,從底層做起,一步步接觸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經過5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企業的情況。接手企業后的第一要做的事,就是決定淘汰老設備、老工藝,實現標準化生產。
“在淘汰老設備的過程中,我與父親還吵了一架,因為原來的設備都是他的‘心頭肉’,一臺臺都他汗水換來的,甚至罵我是敗家子。一些老技術人員也想不通,反對我的決定。但是我沒心軟,頂住壓力,不僅淘汰掉全部設備,還不惜將企業之前賺取的利潤全部投入用于研發新設備。”李斌勝回想起當年的情景,還是感慨萬端。
經過企業科研團隊十多年百折不撓的努力,2019年,鋸力煌第一臺完全標準化生產的帶鋸床面世。產品效率的翻倍與刀具壽命的翻倍,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風暴。2021年,產品反輸德國,實現中國高端鋸床銷往德國本土市場“0”的突破。公司逐漸成為中國數控鋸床、高端鋸床的優質供應商,國內鋸床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技術研發部的盧勇波是一名有20年工齡的老員工,經歷了淘汰老設備到研發新設備的全過程。“以前賣出去的產品售后問題相對較多,返修率會相對較高。新設備研發升級換代后,所售產品的品控顯著提高,幾乎很少有返修的。即使有,也可以通過遠程智能化排查找出哪個零部件出了問題,并把出問題的零部件寄過去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我們售后的成本。”盧勇波自豪地說。
千方百計服務 為企業排除萬難
“對待企業,我們的宗旨是無事不打擾、有事必解決!”縉云縣經濟商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王晉表示,縉云縣這些年工業企業發展迅猛,主要是縣委縣政府領導主動作為,靠前指揮,千方百計為企業服務,排除企業各種各樣的困難,助力企業騰飛。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幫扶。”李斌勝說,除了給予企業營造好的環境、各種優惠、扶持政策外,當地政府每年還會組團帶領企業去一些城市以及部分重點的院校,進行現場的人才招引。并鼓勵機械裝備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技術研發;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推動機械裝備規上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并給與不同等級的資金獎勵??梢哉f,企業的向前的每步,背后都有政府服務和幫扶的影子。
“在我們企業揭不開鍋的時候,政府部門主動找上門,回購了我們的老廠房,給我們雪中送炭,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我們非常感激。”林綠高深情地說。
此外,按照“企業有規模、產業有鏈條、產品有技術、增長有速度、市場有前景”條件遴選重點扶植企業,“同業聯合、同域整合、同向智合”組建培育龍頭企業,政企學研聯合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成長路線圖,政府提供一對一專業服務,優先保障發展要素需求。實施“雛鷹行動”,梯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
2023年,縉云縣機械裝備產業實現產值211.9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50.3%,已成為縣域第一大主導產業。該產業由鋸床、特色機械裝備和關鍵基礎結構件、零部件等子產業組成,基本形成以整體裝備為核心、高端零部件為配套、一體化解決方案為發展方向的完整全鏈條產業體系。其中帶鋸床產業國內市場份額超過60%,零配件及配套耗材中鋸片占全國市場份額90%以上。主要終端行業產品為智能鋸切裝備、高端拉床、數控機床、復合機床等。
目前縉云以鋸切裝備為主的縉云智能裝備產業已進入一個必須發力突破、高質量發展階段,只要堅持走產業、科技、人才三鏈融合之路,朝著智能化、高效化、高精化、復合化的方向努力,“中國鋸床之都”必將厚積薄發,量變到質變、鳳凰涅槃。(邱一文、沈曄)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1-15933-0.html小山城大行業:浙江麗水縉云機床行業走向世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