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科學家精神,要求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新征程上,全面建設科技強國,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2024年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中國科學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科學家是科研活動、科技創新的主體,科學家精神包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敢于質疑、團結協作、甘為人梯等優秀品質,這些品質是激勵科技創新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要條件。科學家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通過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助于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推動解決國家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主動權。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關鍵核心技術的大國競爭日趨激烈,科技作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作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是鑄造現代國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核心。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歷史時期,各種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迫切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我國科技強國建設,也為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保障。
科學家精神是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標桿,其中蘊含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精神,代表著一種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對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引領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家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弘揚科學家精神不僅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也是當今社會我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多措并舉,從政府、社會、企業和學校四個層面共同努力,推動形成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升整個社會的科學素養和文明程度。
2024年4月26日,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觀測成果。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在政府層面,要不斷健全鼓勵和激發科技創新的政策體制。其一,政府有關部門要通過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為科技人員提供充足的科研資金、先進的實驗設備以及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專注于科研工作,發揮創新潛能,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和創新成果。其二,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如設立科學獎項、提供研究資金等,對在科研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學家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獎勵,以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科研熱情和創新積極性。同時,為穩定科研隊伍,要完善科技人員的薪酬體系,確保他們安心科研工作。其三,加強科研團隊建設,政府有關部門應注重科研團隊的組建和培養,吸引優秀的科學家加入,并為他們的創新工作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還要鼓勵科學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攻克難題、推動科技進步。其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為科技人員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引導他們積極投身科技事業,勇攀科學高峰,實現自我價值。
——在社會層面,要營造全民關注科學和支持創新的文化氛圍。其一,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了吸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科普事業,可以借助市場化運作,精心設計開展系列特色活動,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對科學的認知度和興趣度。同時,組織動員科學家積極參與科普活動,促進科學的普及工作,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形成全民關注科學、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其二,善于借助多種載體宣傳科學家精神。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借助網絡,利用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大力宣傳科學家精神,有助于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其三,倡導科研倫理與責任。通過曝光學術不端行為,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科研人員的道德素質和職業操守,使他們嚴格遵守學術規范,自覺維護科學研究的公信力和聲譽。
——在企業層面,要構建推動科技創新及應用轉化的工作平臺。其一,提供充足的科研資源和支持。為發揮好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企業應投入足夠的科研資金和儀器設備,為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平臺保障。其二,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為維護科研人員的合法權益、激發創新活力,企業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確保科研人員的創新成果得到合理回報和尊重。其三,推動產學研合作,企業應營造開放、包容的科研環境,通過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這不僅可以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也有助于提升整個社會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
——在學校層面,要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和創造能力的創新人才。科學家精神由一代代中國科技工作者書寫和鑄就,也需要一代代人接續傳承、發揚光大。我們要用好科學家精神這一寶貴財富,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從老一輩科學家的優秀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學校要從課程教材、實驗教學、師資培養、實踐活動、條件保障等方面強化頂層設計,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充分利用學校的讀書角、圖書架、書報亭,充實科學家故事圖書。以班級為單位舉辦故事分享會、主題班會,開展讀書征文、演講朗誦等多種活動,支持科學家、科技輔導員深度參與學生故事分享,指導演講朗誦等,推動形成閱讀交流科學家故事濃厚氛圍,引導廣大青少年走近科學家,了解科學家精神,增強科學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立志為黨成才、為國奉獻。
總之,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對于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引領社會風尚以及提升國家軟實力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多方協同,形成倡導和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社會氛圍,讓科學家精神成為推動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8167-0.html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黨永葆生機活力的制勝法寶
下一篇: 堅持不懈錘煉黨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