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產生了深刻深遠的影響,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次生動詮釋了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國特色路徑。十年歷程表明,新質生產力已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強勁的推動力和支撐力,下一步要更加主動發揮新質生產力創新主導作用、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實現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切實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再開新局、更上新高。
堅持創新主導,催生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生產力是指人們在一定時間內利用一定手段和資源創造物質財富的能力,體現了社會生產的水平和效率。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基礎,對于提高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根本性意義。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并將創新成果及時地轉化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應用提供了應用場景。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讓資源合理流動和配置,通過協同創新實現生產力再造,一直是三地共同追求的發展目標。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提出要集中三地創新資源,協力打造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更加深化拓展了三地協同創新體系和格局。
在這一協同創新體系和格局中,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在完善創新功能互補機制、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推動創新資源區域內有序流動開放共享、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上,發揮了當之無愧的引領帶動作用。特別是在寫好“雙城記”、支持雄安新區創新發展上,一批又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落地,創新型、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實現轉移。十年來,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800億元。截至2023年12月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累計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同時,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3》顯示,2013年至2022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從100增長到297.6,年均增速12.9%。這一組組數據充分表明,創新已經成為三地協同發展的最強音。
2月27日拍攝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現場。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聚焦轉型升級,推動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產業布局新躍升
新質生產力核心特征是創新主導,關鍵體現是產業質態的優化升級。從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看,三地重點承接平臺精準定位、錯位承接,加快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動建立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一個個產業項目在地理遷徙中重塑生產力,在優化布局、拓展空間的同時,進一步打開了上下游市場。京津研發、河北制造和北京研發、津冀轉化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立足區域、服務全國的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增長極和產業協同發展新矩陣正在形成。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已經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已經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雙城”互動、“兩翼”齊飛最引人注目。天津市濱海新區、寶坻區分別建立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截至2023年底,兩處新平臺累計注冊企業突破6500家,大多數是科技型創新企業。作為托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新“兩翼”,雄安新區已有4家央企總部落戶,央企已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北京將有15所部屬高校向雄安新區疏解,目前第一批4所高校的雄安新校區已于2023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城市副中心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逐步建成,錨定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等六大產業,連續保持每年千億級投資強度。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十年來,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2023年三地地區生產總值為10.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9倍。新產業呼喚新模式,新發展帶來新動能。未來十年,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加關鍵的十年。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京津冀三地將繼續提升韌性和安全水平,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農業強國和數字中國等戰略任務中,不斷發揮應有作用。
3月1日拍攝的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提升發展效能,在增進人民福祉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實際上,以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京津冀三地特別重視在協同發展中感受民生溫度,立足共建共享發展成果,深化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協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十年前,京津冀三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4萬、2.9萬、1.7萬元,2023年達到8.2萬、5.1萬、3.3萬元,分別增長了86.4%、75.9%、94.1%。事實表明,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三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京津冀協同發展始終聚焦解決人民群眾關切的社會問題。比如三地群眾普遍關心的醫保報銷,前不久,《京津冀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三地將建立共商共建機制、聯席會議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共同編制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的整體規劃、數據標準、接口規范、場景任務等標準規范,深度推進三地用卡數據共享,確保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缡⊥ㄓ谩⒁豢ǘ嘤?,三地參保人員在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均視同備案,無須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F在,京津冀區域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15億,一張社會保障卡,為三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期待的重要一環。十年來,京津冀攜手共治,共享更多碧水藍天。從頂層設計入手,三地加強生態保護協同立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同一文本同步施行,跨區域大氣污染應急預警機制建設進展順利。持續推進大氣污染聯合治理攻堅效果顯著,2023年,京津冀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38.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分別下降62.7%、50.6%、57.6%。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相信,在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堅實,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景象將越來越美麗。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京津冀協同發展正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新階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有可為。我們要勠力同心、砥礪奮進,以實際行動和有效作為,在京畿大地上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篇章。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7864-0.html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突出重點、把握關鍵 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下一篇: 傳承雷鋒精神,踐行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