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提出10多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xù)、惠民生為目標,沿著高質量發(fā)展方向不斷前進,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fā)展,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交響樂,搭建了各方廣泛參與、匯聚國際共識、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倡議助推發(fā)展中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促進跨大洲協(xié)力合作進入新時代。
十多年間,北京立足首都城市的戰(zhàn)略定位,主動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倡導的“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斷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引導城市戰(zhàn)略布局、產業(yè)升級、文化發(fā)展。乘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東風,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項行動及《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走深走實的愿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fā)展展望》,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北京應統(tǒng)籌推進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促進國際共識與規(guī)則標準“軟聯通”以及塑造與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為“一帶一路”下一個黃金十年作出獨特貢獻。
這是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郊區(qū)拍攝的中白工業(yè)園。 新華社發(fā)(中白工業(yè)園供圖),2023年10月11日
增進政治交往,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絲路智慧,是北京肩負首都對外交往重要責任、服務“政策溝通”的有效舉措。積極推進“一帶一路”首都聯盟建立,是北京發(fā)揮首都輻射作用與巨大影響力,帶動各國除首都外其他城市,共同助力相關活動開展與政策溝通的有益嘗試。此外,北京要認識到“二軌外交”中蘊含的無限潛力,倡議設立“一帶一路”經社理事會,與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對接,統(tǒng)籌各國民間力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一帶一路”建設中所遇到的人口流動、宗教、文化習俗等挑戰(zhàn),促進“一帶一路”心聯通,共同打造“一帶一路”之家。
承辦國際活動,彰顯大國責任與擔當,是北京作為中國的代表參與全球治理,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首要途徑。基于自身過往承辦多次大型活動賽事的有益經驗,積極承辦“一帶一路”倡議下多元議題的國際活動,將助力北京在互聯互通、綠色絲路、數字經濟領域高級別合作論壇中,凝聚時代發(fā)展共識。加強共建國家之間官方與非官方的緊密聯系,織密并拓寬“一帶一路”朋友圈。支持更多國際組織、合作機制、平臺項目來到北京,讓更多代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識的“北京宣言”“北京方案”“北京倡議”在全球落地生花,匯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力量,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加強務實合作,構建“互聯互通”新格局,是北京基于地緣與戰(zhàn)略,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行基建合作、深度挖掘多雙邊合作潛力的根基與源泉。北京不斷統(tǒng)籌推動一批標志性工程的創(chuàng)建,加強與共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市場需求對接,延伸中外經貿往來的邊界,超越如今趨于成熟的“一帶一路”陸上、海上合作空間,發(fā)揮京津冀機場群優(yōu)勢,加快建設“空中絲綢之路”核心樞紐,推動多式聯運、“智慧口岸”建設,進一步便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員、貨物流動。北京應精準把握數字化時代的發(fā)展脈絡,利用高素質人才的智慧網絡,打造“一帶一路”信息交流平臺,在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信息迅捷流動,使“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更加緊密地彼此聯結。
激發(fā)金融活力,共創(chuàng)經貿合作新篇章,是北京培育繁榮經濟,激發(fā)“一帶一路”倡議 “資金融通” “貿易暢通”的不竭動力。借助作為亞投行、絲路基金及中國各大銀行、各國際銀行代表處所在地的巨大優(yōu)勢,北京著力探索多元投融資模式,優(yōu)化國內投資營商環(huán)境,保障國際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與繁榮,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創(chuàng)造更多合作機會。北京應積極投身國際金融與投資領域的制度構建與話語權塑造的國際實踐中,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走向機制化、國家與城市層面供應鏈、價值鏈、產業(yè)鏈日益完善保駕護航。
讓“一帶一路”文明寶藏活起來,承接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是北京利用自身優(yōu)勢,助力“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內涵。作為“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可創(chuàng)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一帶一路”文明互鑒博物館,承辦“全球文明倡議論壇”,展示各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借助“中軸線”申遺東風,高質量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研究、文物修復與追索等一系列工作,進一步推動“一軸一城、兩園三帶、一區(qū)一中心”文博中心工作,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價值闡釋,將古代中國文化中體現的“和合共生”與當今中華文明的“茍日新日日新”相融合,賦予北京文化遺產以時代內涵與文明傳播的歷史使命。發(fā)起共同考古,文物修復以及數字化復原工程,奏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美美與共的時代篇章。此外,北京可深化與共建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在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的合作,促進政黨、青年、婦女、殘疾人、社會組織、媒體、智庫等溝通交流,打造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的文明共榮發(fā)展實踐案例。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參會記者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參觀展示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品。新華社照片,北京,2023年10月17日
打造首都博物館聯盟,設立吳道子工坊,展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樹立交互思維、換位思考,塑造共同歷史記憶。設立吳道子工坊,培養(yǎng)年輕畫家,實現“絲路文明”互鑒共通。北京應助力打造“博物館之城”,重視美術館、劇院、圖書館等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布局,激活文化活力。走出去,讓承載中國精神的文物、書籍、文藝作品深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民眾的內心;引進來,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策展,將沿途多元璀璨的異域文明注入北京的文化脈絡,讓北京真正成為“一帶一路”的文化圣城。北京要積極響應“文化絲路”計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舉辦文化年、藝術節(jié)、交流周等重點活動。通過以北京文化論壇、“發(fā)現中國之旅”“雅典中國文化中心”為代表的人文交流活動,逐漸完善北京的“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同時助推“面對面”帶動“心連心”,鼓勵“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人民來到北京、感受中國。
大力發(fā)展全域旅游、數字旅游,增強“一帶一路”動態(tài)體驗感。推動共建國家博物館、景點的數字化共享,打造以北京為節(jié)點的“一帶一路”旅游精品線路,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重點城市在京舉辦旅游推廣活動。在向世界推介北京之美、中華文化之美的同時,表達“絲路文明”之美,彰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不同文化融合、互相包容、共同繁榮的獨特魅力。
此外,在綠色、數字、創(chuàng)新、健康等新領域合作方面,北京也有巨大發(fā)掘潛力。總之,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的黃金十年中,北京仍然是中國參與國際治理、引領“一帶一路”文明的重要力量,秉持“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發(fā)展理念,強化全方位發(fā)展和在數字化、綠色發(fā)展等新領域合作,及時調整城市政策體系,在制度的完善、思維的深化、形式的創(chuàng)新中乘風破浪、使命在肩。
(作者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7578-0.html北京市在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加速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