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一個共同家園。當今世界,開放包容、多元互鑒是主基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主旋律,但是冷戰思維、陣營對抗仍然存在。烏克蘭沖突、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歐亞大陸戰火重燃,南海風波再起,地區局勢持續緊張,核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世界重新陷入局部地區對抗甚至戰爭的境地。人們對當今世界的不確定性有了新的感知,對和平的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和迷茫。合作還是對抗?關乎各國利益,關乎人類前途命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從原始社會一路走來,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無論生產力如何發展進步,都沒有改變一個最根本的現實——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無論近鄰還是遠交,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有責任共同呵護地球的安全,守護人類的未來。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
9月14日,葡萄牙奧埃拉斯市副市長弗朗西斯科·貢薩維斯在2023北京文化論壇主論壇上發表演講。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我們要沿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和方向,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實質是要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辟道路、創造條件。
——要堅持和平。和平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共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和平發展是共同事業,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當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任何國家都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道霸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和平發展道路才是人間正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石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人類歷史上由于執迷強國爭霸導致戰爭頻仍、生靈涂炭,教訓極為深刻,要從思想上拔除這些誘發戰爭的引信。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訴我們,當今世界,如果走對立對抗的歧路,無論是搞冷戰熱戰還是貿易戰、科技戰,最終將損害各國利益,犧牲人民福祉。窮兵黷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要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觀念,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以對話增互信,以對話解紛爭,以對話促安全。要相信只要懷有真誠愿望,秉持足夠善意展現政治智慧,再大的沖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
——要樹立包容的安全觀。安全應該是普遍的,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安全應該是包容的,恪守尊重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一些國家抱守零和思維,片面追求絕對安全和壟斷優勢,這既無助于本國的長遠發展,也對世界和平與繁榮構成嚴重威脅。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謀求自身絕對安全,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從別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安全威脅,單打獨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致力于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建立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安全相互依存的時代,任何國家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必須把國際社會的安全建立在各國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之上。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目的就是同國際社會一道,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挑戰,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
反恐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共同敵人。面對恐怖主義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要拋棄雙重標準,充分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斗爭中的主導作用。
11月7日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拍攝的展覽上的中國藝術作品。 新華社記者 唐斌輝 攝
——要堅持多邊主義。單邊主義與當今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未來的世界不會是某個國家或國家集團主宰一切,少數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遭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世界人民的反對和抵制。國際社會應該按照各國共同達成的規則和共識來治理,而不是由一個或幾個國家來發號施令。反對搞雙重標準,唯我獨尊,反對濫用單邊制裁。聯合國誕生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硝煙中,寄托著全世界對共建和平、共享發展的崇高理想,也是各方為實現這一愿景而搭建起來的平臺。《聯合國憲章》是公認的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沒有這些國際社會共同制定普遍公認的國際法則,世界最終將滑向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后果。應當毫不動搖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當前,國際形勢和世界格局都在發生深刻的調整變化,一些威脅和挑戰在增加,各國對聯合國的期待也在上升,希望聯合國發揮更大作用。聯合國的地位同以前相比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的旗幟,應堅定不移地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積極有為地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持之以恒地推進共同發展。
——要發揮大國責任。無論在哪個時代,大國和睦,世界就能和平穩定;大國交惡,世界就會動蕩沖突。大國之大不在于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負責任大國作用的體現,一是對自己負責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保障本國的安全穩定、繁榮發展;另一方面是對世界負責任,更加積極有為地維護世界和平,致力于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端。身處一個各國利益相互交融、人類命運密不可分的世界,大國應當以人類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為世界各國遮風擋雨,而不能各自為政、獨善其身,甚至相互對抗。大國要以人類前途命運為要,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擔負更大責任,而不是依照實力對地區和國際事務謀求壟斷。大國要加強協調和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堅持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對小國要平等相待。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7304-0.html認清世界大勢 開創美好未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國家高新區助力建設科技強國
下一篇: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依靠科技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