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通過加強民生建設、完善分配制度、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舉措,推動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這一部署既延續了黨對共同富裕的一貫追求,更立足新時代發展階段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深刻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價值追求。從毛澤東同志強調“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到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的政策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帶動和幫助落后的地區”,再到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我們黨對共同富裕的理論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從覆蓋范圍看,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普遍富裕而非少數人獨享;從內容構成看,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雙重富足而非單一維度;從實現路徑看,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奮斗成果而非平均主義的“福利盛宴”;從推進節奏看,共同富裕是循序漸進的歷史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即時目標 。這一科學界定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5年10月5日,在長江三峽瞿塘峽峽口附近,夕陽映紅天空和江面(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推進共同富裕必須依靠制度創新提供根本性支撐。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部署的制度建設任務,既立足當前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更著眼長遠構建長效機制,形成了多維度、多層次的制度保障體系。
其一,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同時,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有機結合,實現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一,為“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良性互動奠定制度基礎。其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確保這三重分配相互銜接、有機聯動,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其三,突出“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導向,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到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諸多舉措直指廣大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尤其是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的持續發力,通過資源向基層、農村、欠發達地區傾斜,有效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為共同富裕筑牢民生底線。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共同富裕的目標最終要通過扎實實踐落地見效。其一,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物質基礎的核心支撐。共同富裕必須以雄厚的物質財富為前提,新質生產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點,成為“做大蛋糕”的核心動力。通過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產業化,既能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又能拓寬收入增長渠道,為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續的經濟動能。其二,縮小城鄉差距是重中之重。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通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農村資產、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等舉措破解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 ,緊緊抓住共同富裕實踐中“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彰顯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定力。其三,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通過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舉措,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需求,實現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相統一的更高層次富裕。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關于共同富裕的部署,既立足歷史傳承又回應時代需求,既明確制度方向又細化實踐路徑。隨著這些部署的落地見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
作者 | 邢雅
責編 | 王靜靜
校對 | 翟婧
審核 | 于川、張凌潔
監審 | 彭亞南、劉斌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34302-0.html全會熱詞丨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全會熱詞丨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