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一定意義上就是“有個性的個人”逐步代替“偶爾的個人”。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有個性的人”,培養個體的自由個性的能力。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所謂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個體思想行為數據分析,精準把握個體差異化的需求和問題,采用符合個體個性特征的內容、形式、方式、方法,開展思想與情感的交流互動,引導個體認同一定社會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促進個體知、情、意、信、行均衡協調發展和個性全面自由發展的教育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戰略決策,對“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提出要求。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支撐。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現實可行的途徑是在高校內部成立實驗班、書院、榮譽學院等專門的培養拔尖人才的機構,如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等。拔尖創新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創新能力,更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使命感責任感。這就要求高校從教育理念、大數據技術應用以及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發力,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6月28日,在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的重慶眾思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學畢業生在工位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樹立個性化教育理念,明確個性化教育導向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同質化、標準化特征,教育者容易按照統一的、簡單化的“模板”去塑造人,忽略了教育對象的獨特性、自主性、差異性。高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堅持理念先行,增強個性化教育理念。
尊重學生的獨特性。獨特性是指個體身心發展的差異性,每個個體都具有獨特的認知特點、情感體驗、智能結構、意志品質、思維方式等。人的遺傳素質中蘊涵著個體差異性,但人的個體差異性的發展則更多地取決于后天因素,尤其是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對象的個性特征、自由意志、人格尊嚴和需求差異,為不同個體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不斷滿足其個性化發展需求。
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人的內在規定性,是作為主體的人的一個本質特征或特性。培養和發揮自主性既是學校教育的目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認為,人是改造自然界、創造歷史的主體。全面發展的個人應該是獨立自主、自由自覺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的個人。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面對不同的對象,馬克思哲學批判的方法與手段不同,但實現個體自主性是貫穿馬克思哲學始終的價值旨歸和終極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教育對象個體的主體性,引導其自主探索內在自我與外部世界,激發其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內驅力,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由此可見,人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個人是社會的主體,個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但個性化不等于個人主義,而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規律之下的個體的全面發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平衡好個體的個性化與社會化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遵循社會道德、法律法規基礎上,實現個體的個性化發展與社會化發展的統一。
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筑牢個性化教育技術基礎
大數據時代是一個“量化一切、萬物皆數”的時代,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核心資源,數據中蘊含新規律、孕育創新源,掌握了數據就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通過新興數字技術、數據算法等可以精準掌握教育客體的特征,為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
加強數據收集,為學生精準畫像。建立大學生數據中心,整合學生處、教務處、團委等部門信息,詳細記錄每一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信息與數據,并保持實時更新,實現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創新。借助關聯分析技術和算法技術,分析學生思想動態和群體特征,并追蹤記錄學生個體的成長規律和個性化需求,以實現對每一個學生全面客觀、多維立體的精準畫像,準確把握教育對象個體思想和行為的發展規律,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精準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進一步提高大數據素養。
基于數據分析,提升教育精準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中,教育對象在完成必修課學習的基礎上,根據教育對象學情大數據分析,各種教育服務自動推送給教育對象,學生自我設計與課程體系相關的輔修課或輔修專題學習,作為對必修課的補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基于學生的性格特點、空閑時間、職業規劃等,為他們的選課、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等作出推薦。
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教學體驗感。充分利用網絡優質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規范化的教學資源供應鏈,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運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的理論課教學,綜合運用“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思政課在線課程”“云班課”等教學新模式,滿足教育對象個性化需求;綜合應用VR、AR、MR技術和可穿戴設備,將教學內容數字化場景化,打造生動、沉浸、交互、趣味的學習方式,提升自主學習效能。
7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工作人員為參觀者介紹工小匠AI數字質檢員利用AI技術進行產品外觀缺陷檢測。新華社記者王翔攝
建立體系化導師隊伍,引導個性化目標實現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由于每名輔導員除負責學生外,還要處理日常瑣碎的行政事務,難以進行精細化個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雖然人工智能在促進教學方式變革、教育生態創新,形成個性化教育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隨之產生了“自主性弱化”“情感忽略”等風險。我們在強調人工智能優勢的同時,更應注重價值觀重塑和情感培養。因此,拔尖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構建“朋輩-學業-專業-產業”四維導師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業輔導、生涯規劃、科研實訓、創新創業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水平。
加強朋輩導師隊伍建設。充分利用朋輩年齡、思想、經歷相近的優勢,實施同儕助學幫教制度,發揮朋輩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引導作用。一是嚴把選拔關。公開招募思想品德與學業能力優秀的優秀本科生擔任朋輩導師。二是明確工作職責,加強業務培訓。朋輩導師的職責是協助輔導員開展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同時,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履職能力。朋輩導師一般采用一對一預約咨詢、工作坊、經驗分享會等方式開展工作。三是完善激勵與考核機制,激發工作積極性。工作能力突出的朋輩導師在評優評先、推薦免試研究生等方面優先予以考慮。
加強學業導師隊伍建設。學業導師是指在本科生的素質提升、職業規劃培養負有指導責任的專任教師,是推進“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的重要力量。一是為所有一年級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指導學生確定較為明確的生涯發展目標。由于學業導師與學生交流互動頻繁,交流范疇往往會突破學業問題,而延伸到人際交往、情感問題等各個方面,學業導師可以將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業指導過程中。二是建立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將學業導師工作列入教師崗位聘用考核和教師工作量的基本要求,實現學業導師從被動上崗到主動參與的意識轉變。三是建立科學的學業導師工作考核與激勵機制,實現師生從單主體分配到雙主體互選的模式構建,構建師生成長創新共同體。四是加強學業導師與其他類型導師協同機制。
加強專業導師隊伍建設。本科生專業導師是由教學、科研崗位上的骨干教師甚至是學術、學科帶頭人擔任,通過開展研究性教學,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科研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因材施教、個性化指導,對學生的學術理想培育及學術道路選擇擔負指導責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創新能力、科研素養。引導專業導師將研究性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艱苦奮斗、鉆研探索、愛國奉獻、追求真理等精神品質。
加強產業導師隊伍建設。產業導師是從高科技企業中遴選的,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較高的創新能力、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的企業高管、技術專家兼任。產業導師是推進科產教融合,融產入教,落實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機制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產業導師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明確產業導師思想引領職責,將思想引領擺在與創新能力培養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導產業導師將產業發展中的問題,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中,個性化指導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科競賽、畢業設計等,在創新實踐中努力培養造就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創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史”教研室主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2597-0.html拔尖創新人才個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賾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個體化時代的社區商業空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