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萍紕撔履軌虼呱庐a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根本驅動力,以高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征,具有廣泛的滲透性和融合性。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和關鍵變量,是第一動力。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要素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特點??萍几锩酝黄埔l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通過應用于生產過程、滲透在生產力諸多要素并轉化為現實生產能力,推動生產力深刻變革和巨大發展。特別是以數字形式存儲和流動的數據要素,因其獨有的低邊際成本、高滲透性和強融合性等特點,可以帶動生產工具和設備、生產方式、資源配置方式優化升級,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因而,科技創新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新質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本質”,通過數字科技“介質”,形成綠色發展“品質”,從而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新路徑??萍紕撔履軌驇砉ぞ吒锩?、效率革命和產業革命,是生產力變革的關鍵變量。這是因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的組織模式及開發新業態、開辟新市場,還可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萍紕撔率峭苿咏洕l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根本原因,又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變量,也是最大增量。
回顧科技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從以機械化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再到以信息化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極大推動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也必然遵循這一基本規律和實踐路徑,以關鍵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突破為核心驅動力和“主引擎”,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形成更多新原理、新機理生產力質態,推動產業創新和產業體系現代化。
2024年1月8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長興地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動機器人高速運轉生產新能源汽車配件訂單產品(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譚云俸攝)
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科技創新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創新能力突飛猛進,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全球創新指數2024年排名升到第11位,是十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件;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突破6.8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1.2%。伴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類腦智能、未來能源、生命科學和數據要素等新技術、新要素快速發展,產業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縱深推進,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太陽能、鋰電池、數字經濟等領域實現了換道賽車和換道超車,并加強了未來科學、未來能源、未來制造、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未來產業的前瞻性謀劃布局,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跨越攀升,高水平創新成果競相涌現,量的持續積累和質的不斷突破競相迸發,并不斷向現實生產力轉化。5G網絡、高速鐵路等技術世界領先,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重點方向不斷突破,中國芯、智能造、未來車、數據港等硬核技術加快發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藍等領域形成一批科技制高點。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國產C919大飛機投入商業運營、5G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規?;瘧谩底纸洕c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生動體現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量質齊升,充分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生機和活力。
同時,良好的科技生態能夠有效激發創新潛能,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可靠保障。這主要表現在,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力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水平。在科研組織管理方面,著力優化調整重大科技任務實施機制,創建“揭榜掛帥”“賽馬”等新機制,推動科技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在科研評價體系方面,落實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科研機構評估“三評”聯動改革,實施科研人員減負行動,堅決破除“四唯”傾向;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明確科技成果轉化的權利義務、分配方式、保障措施等,著力破除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這些重要舉措推動創新生態不斷向好,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 7月5日,河北省河間市一家鉆頭制造科技型企業的工人在生產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實現創新引領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生產力發展路徑躍升的有機統一,不斷推動生產力向先進質態躍升。
加快數字技術先行突破。數字技術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也是驅動生產力躍升的重要引擎,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要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斷提高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水平,為更廣泛的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提供先進要素、工具和手段。加大數字技術基礎研究跨領域合作力度,推動數字技術跨界融合和創新應用,全面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行業創新水平和競爭能力。抓住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新型生產要素快速發展新機遇,立足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應用場景、產業體系完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等優勢,把握場景驅動創新和通用人工智能革命帶來的科技和產業發展范式變革機遇,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形成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強大合力。
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既有利于打通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通道,實現創新由“點”向“鏈”延伸,又有助于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效率和效益。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發揮產業結構升級、產業間協同、產業布局優化等方面的綜合效應,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對那些面臨國外打壓和封殺的產品及其產業鏈,既要增強供給和配套能力,還要加大創新力度,以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培育新動能,推動產業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和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共享,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向重大場景轉化效能,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巨大動能。
加速綠色低碳科技攻關。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加速綠色低碳科技攻關,推動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面向世界綠色科技前沿、面向綠色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統籌綠色低碳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科技轉化、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各環節,聚焦綠色低碳等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攻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重點攻克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搶占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制高點,實現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為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探索數據要素賦能科技創新、綠色創新與綠色生產力培育新模式、新機制,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綠色低碳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活力。
總之,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關鍵因素。要立足我國自身優勢,加大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
本文鏈接:http://www.www897cc.com/showinfo-30-16106-0.html兩會評論丨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2025全國兩會熱詞快評之“提振消費”
下一篇: 2025全國兩會熱詞快評之“民營經濟”